|
|
露天礦經疏干和采取各種防水措施后,已控制了大量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流人采場。但是,仍可能會有少量的涌水滲入作業區。對于這部分少量滲入的地下水和大氣降雨匯水,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排除。
露天礦排水分為露天排水(明排)和地下排水(暗排)兩種方式。各礦山企業應根據本單位的采礦工藝和設備效率而定。露天礦的排水系統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流排水系統。是指利用露天采場與地形的自然高差,不使用動力設備,完全依排水溝等簡單工程將水自流排出采場的排水系統。當局部地段受到地形的阻擋難以自流排出時,可采取開鑿平硐導通排除。
(2)露天采場抗磨蝕型排沙泵底部排水系統。這種排水系統是在露天礦采場底部設臨時水倉和抗磨蝕型排沙泵,使進入到采場里的水全部匯集到底部水倉里,再由抗磨蝕型排沙泵經排水管排至地表。
(3)露天采場分段截流排水系統。這種排水系統是在露天采場的邊幫上設置幾個固定式抗磨蝕型排沙泵泵站,分段攔截并排出涌水。各固定泵站可將水直接排至地表外,也可采取接力方式通過上水平的泵站將水排到地表。
該排水系統適用于匯水面積和水量較大,或者開采深度大、礦山工程下降速度較快的礦山,其優點是:采場底部積水少,掘溝和擴幫作業條件比較好。不足之處是:基建工程量大,最低工作水平還需設臨時抗磨蝕型排沙泵泵站排水;泵站多,管理不集中。
(4)地下井巷排水系統,地下井巷排水的布置形式較多,如采取垂直式的泄水井或放水鉆孔將采場里的水排泄到集水巷道里,也可以在邊坡上開鑿水平泄水巷道泄水。
垂直泄水井在我國露天礦應用較少。設在采場內的泄水井易對采礦作業有一定的干擾,有的還需降段,管理上比較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