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礦井水害發生,究其原因不外乎自然和人為兩大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地質構造復雜,地層經過幾次大的地質運動,其完整性已大大受損,要徹底查明,實屬不易,而人為因素也是發生水災的主要原因,防水工作做好了,水害事故的發生可大大減少。防治水工作應當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礦井排水設施應采用先進自動化排水系統,采取大型礦用排沙潛水泵防、堵、疏、排、截的綜合治理措施。
礦井涌水來源及危害:礦井水來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
1、地表水主要是指礦區附近地面的江河、湖泊、池沼、水庫、廢棄的露天坑、塌陷坑積水以及雨水的冰雪融化匯集的水。
降雨和春季冰雪融化是地表水的主要來源。在開采淺部煤層時,由于地面形成塌陷區,地表水可能沿開采塌陷裂縫涌入井下;礦區附近地表的江河、湖泊、池沼、水庫、低洼地、 廢棄的露天坑道等蓄存積水,可能通過斷層、裂縫、石灰巖溶洞與井下溝通,使地表水有可能進入井下造成突然突水事故。
2、地下水主要是指含水層水、斷層裂縫水和老空積水。這些水源可能從各種通道和巖層裂縫滲透進入礦井,是水災的主要水源。
3、礦井水的危害
(1)井下巷道和采掘工作面出現淋水時,空氣潮濕,人易患風濕病。
(2)礦井水腐蝕井下各種金屬設備、支架、軌道等。
(3)如果發生了突水和透水,就可能淹沒采掘工作面或礦井,造成人員傷亡。
(4)礦井水的水量越大,需要安裝的排水設備就越多,排水所用的費用就越高,增加了原煤成本。
(5)為防止礦井水的威脅,有時需要留設防水煤柱,影響煤炭資源的回收和充分利用,有的甚至無法再開采。
二、礦井水災事故采用大型礦用排沙潛水泵的防治
1、地表防治水
地表水綜合治理是指在地面修筑防排水工程,填堵塌陷區、洼地和隔水防滲等措施,防止與減少雨雪和地面水大量注入礦井。
2、地表防治水采用大型礦用排沙潛水泵預防措施:
地表防治水可以概括為“疏、防、排、蓄”四個字。
(1)疏。如果礦井四面是山,降水與地表水流不出去,可以鑿泄洪隧道(這樣工程巨大,工期臺長,排水成本太大),最好是采用大型礦用排沙潛水泵把礦區內的匯集水疏通到礦區外。當然,這都得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2)防。礦井井口標高,地面建筑物的基礎標高,都應高
于當地歷年的最高洪水位。礦區受山洪威脅時,在山坡上應修筑挖防洪溝堵截山洪。礦區地表的塌陷區,包括塌陷裂縫、塌陷洞等,要堵塞、填平、壓實。對漏水的溝渠、河流,應該整鋪河底或改道。報廢的地面鉆孔要及時封好,防止地表水流入井下。
(3)排。對洪水季節河水有倒流現象的礦區,應在泄洪總溝的出口處建立水閘,設置排洪站,以備河水倒灌時用大型礦用排沙潛水泵向外排水。
(4)蓄。在礦區上游有利地形修建水庫,雨季前把水放到最低水位,以爭取最大蓄洪量,減少對礦井的威脅。一旦暴雨山洪襲來便可采用大型礦用排沙潛水泵排水系統抽排到水庫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