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污泥按含有的主要成分來進行分類,分為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兩大類。生物法污泥為有機污泥,是以有機物為主要成分,典型的有機污泥 是剩余生物污泥,此外還有油泥及廢水中固體有機 物沉淀形成的污泥等。有機污泥的特性是有機物含 量高,容易腐化發(fā)臭,污泥顆粒細小,往往呈絮凝體狀態(tài),相對密度小,含水率高,持水性強,不易下沉、壓密、脫水,流動性好,便于污泥輸送泵管道輸送。
無機污泥是以無機物為主要成分,亦稱泥渣,為化學處理方法產生的污泥,如混凝沉淀和化學沉淀物,無機污泥的特性是相對密度大,團體顆粒大,易于沉淀、壓密、脫水,顆粒持水性差,含水率低,污泥穩(wěn)定性好, 不腐化,流動性差,早年沒有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是輸送設備,原來不易用管道輸送,但有了污泥隔膜輸送泵這些都被高濃度高揚程高耐磨的特性所滿足,達到了輸送的要求。
無論采用哪種無害化、資源化處置方法,污泥輸送環(huán)節(jié)都是必不可少的。污泥輸送是以管道動力設備為核心。管道輸送是避免二次污染的最佳選擇。通過環(huán)管試驗擬合出了污泥在管道中的阻力損失與輸送距離和輸送流量之間的關系,經驗證,其理論計算和實際測定調研基本相符,證明管道輸送方式能夠成功地應用于污泥的遠距離復雜地形輸送。
污泥的輸送是一項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污泥的輸送方式主要決定于污泥含水率的大小,并應考慮污泥的利用途徑。一般有管道輸送、汽車和駁船運送等。經驗表明,對同樣數量的污泥在運送距離不超過20Km時,采用壓力管道輸送是比較經濟的,也是比較衛(wèi)生的方法。一般輸送的污泥的固體含量以50%為宜。
當污泥用管道輸送時,必須掌握污泥流動的特性,主要是流速及污泥含水率。
1、流速,污泥在管道中流動,流動減慢到層流狀態(tài)時,污泥粘滯性大,懸浮物易于在管道中沉降,污泥的流動阻力比水流大;當流速提高達到紊流時,污泥的粘滯性能消除管道中邊界層產生旋渦,使管壁的粗糙度減少,污泥的流動阻礙力反面比水流小。所以,污泥在管道內流動,應采用較大流速,使污泥在管中處于紊流狀態(tài)。
2、含水率,含水率越低,污泥的粘滯性越大,含水率越高,污泥的粘滯性越小,阻力越小,流動狀態(tài)就越接近水。在污(廢)水處理廠內重力輸送的污泥管,一般采用0.01~0.02坡度;輸送總固體最大含量為50%的壓力輸送,是借助污泥的液位差或污泥隔膜輸送泵與壓力輸送管來實現,壓力輸泥管以不小于150mm的直徑為宜。固體含量高達20%的液狀污泥,需要泵的輸送能力高達300m3/min,壓頭H為64m。
關于清除污泥在管中堵塞,對不同類型的污泥,需用不同類型的泵。較早輸送污泥的泵有柱塞泵、多腔螺旋泵、離心渣漿泵和旋流泵,不堵塞、低轉速、低壓頭離心泵,用來泵送回流活性污泥,因為這種污泥稀,僅含有細小固體,同時污泥的絮凝固體,可不受泵的嚴重剪切。活塞泵適用于泵送污泥,它克服了排放管內高的摩擦壓力降,但應減小污泥中的粒度。螺旋提升泵用于可變容量操作,效果較好,因排泥量由螺桿入口處的液位來控制,不需變速驅動裝置。但這些泵的只能解決局部問題,不能全面滿足污泥輸送的要求,而先進的污泥隔膜輸送泵的投入使用后,對各種污泥輸送的條件都能適應,達到復雜地形遠距離高揚程高濃度輸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