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漿體長距離管道輸送泵高濃度遠距離高揚程高耐磨粗細顆粒低耗能長壽命高效率高性能運行輸送礦漿物料的優點:
1、更利于選礦廠選址更方便靈活;更利于尾礦庫選址的苛刻要求;更利于選礦產量日益增長的要求;更利于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和降低安全隱患;更利于尾礦庫選擇更大的庫容量和使用年限;有利于利用荒地和貧瘠土地,不占、少占和緩占農田,并考慮封庫后復墾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2、高濃度輸送有利于減低成本增加選礦生產量;有利于減少對水的污染排放,廢水回收利用;有利于增加尾礦庫庫存量和尾礦庫使用年限;特別是有利于安全隱患減低65%;
3、高落差(高揚程)輸送有利于選礦廠選址更方便靈活;有利于尾礦庫選址更方便更靈活;有利于選礦廠產量增加;有利于尾礦庫庫容量以及使用年限的增加;有利于對周圍環境最小的破壞影響;這些所有的有利于都只有高效高濃度濃縮系統與水隔膜膏體泵輸送系統的先進技術工藝以及穩定可靠、實用耐用的品質有效的結合才能保障達到。
漿體長距離管道輸送泵被稱為第五大運輸行業,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管道輸送流體貨物具有環保節能、安全快捷、不需要修建道路等明顯優勢。 現代管道已從陸地向下埋地下以及走進海洋,由一般地區伸入到沙漠腹地和崇山峻嶺,已成為在陸地和淺海中運送礦產、石油、煤漿和天然氣等流體物質的最佳運輸方式。
由于油田、冶金礦山和煤礦往往地處偏僻山區,鐵路和公路修筑等傳統方式的造價和運輸成本太高,石油的枯竭會大幅上漲運輸成本,且沿途拋灑污染環境,尾氣低碳排放污染,不需要裝車和裝車設備工具以及折舊,用人少,目前水力高濃度高揚程先進漿體、膏體輸送設備飛速發展,利用管道來輸送固體材料的選礦、石油、天然氣、礦產漿體長距離管道輸送技術近年來得到普遍應用,效果顯著。
原尾礦輸送濃度為15%,則每輸送1t干尾礦就需攜帶約5.7m3水,如此低的輸送濃度幾乎是用尾礦漿輸送系統在輸水,大大降低尾礦輸送系統的效率,無為地消耗大量電能,增加礦石處理成本。原來這些漿體泵各有其優勢,隨著科技技術發展和先進機械研發使用以及生產工藝技術提高,經濟基礎實厚,越來越體現其嚴重的不足,迫切需要解決現代生產出現的諸多問題和原來積累出現的成本、產量、安全隱患等等問題。
我國是缺水大國,分布極不平衡,淮河以北水資源只占全國的19%,而煤等礦業資源卻占全國總量的75%,形成了北方地區富礦卻貧水的格局。礦區嚴重缺水,已制約了礦業的快速發展的巨大障礙,使礦區用水與當地民用用水的糾紛矛盾不斷升級。
據統計,每生產一噸精礦需要5~10噸清水,年產150萬噸礦漿,排水量一般在613萬m3。廢水水質隨選礦種類而異,主要含有重金屬離子(銅、鋅、鉛、鎳、鐵、鋇、砷、鎘等)和選礦藥劑(黃藥、黑藥、氰鹽、松根油、甲酚、硫酸銅、重金屬鹽類、硫酸鈉、硫酸、石灰等);選礦廢水不經處理排放或流失會嚴重污染水源和土壤,危害水產和植物,淤塞河流、湖泊。
尾礦庫是一個高勢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險源,潰壩引發的災害危害程度僅次于地震、霍亂、洪水和亥爆乍,位列第18位。近年來,我國尾礦庫潰壩事故頻繁發生,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嚴重的傷亡事故、環境污染以及重大財產損失。
基于濕法堆存技術存在難以解決的潰壩風險,而資源化利用又不能完全代替尾礦堆存,我國尾礦利用率不足10%,因此,漿體長距離管道輸送泵高濃度遠距離輸送、尾礦干堆、井下排放、充填和膏體堆存技術已經在國內外的很多礦山獲得應用,消除了傳統尾礦庫潰壩的隱患,尾礦回水率可達到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