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中科新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新松”)正式推出睿可(rico)系列的兩款產品——睿可 MR73A與睿可 MR73B。這兩款產品具備人類形態與功能,并將技術錨點扎入更復雜的工業與商業服務場景,以移動性突破固定工位限制,以感知力理解動態環境,以柔順控制實現安全協作。
中科新松新品深層次的意義在邁向更智能、更柔性的未來工廠與商業空間時,我們需要的或許不再是孤立的“機械臂”,而是能自主移動、理解環境、安全交互,真正具備“手”與“腿”協作能力的智能伙伴。
賦予機器人“類人”的移動、感知與協作能力
中科新松此次發布的兩款人形機器人,其核心價值在于突破了傳統工業機器人“固定工位、單一功能”的局限,將移動性、環境感知力與靈巧操作能力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機器人在復雜動態環境中的適應性和協作潛力。
睿可 MR73A代表了更強大的“手”與“腦”的結合。這款擁有21個自由度的雙臂機器人,通過“雙臂柔順控制”和“智能感知”兩大核心技術,實現了作業方式的創新。
同時,睿可 MR73A集成的自主定位導航系統、動態避障及多點巡邏路徑規劃能力,能在倉庫、工廠、展館等復雜場景中自主移動,結合其多物體識別能力,靈活執行搬運、拾取、巡檢、導覽等多樣化任務,成為一個移動的多面手。睿可MR73A搭載的語音大模型和多語言支持,以及融合人臉識別、物體識別的AI視覺技術,進一步強化了服務場景中的智能交互能力。
睿可 MR73B則聚焦于成為更可靠、高效的“腿”與“升降平臺”。其優勢在于“智能升降”與“靈活調度”。它能以1m/s的速度移動,并具備自主導航、避障及關鍵的自主充電功能,充電時長僅2小時。
睿可 MR73B 的智能升降能力是核心亮點,是睿可 MR73B在物流倉儲場景中能自如適應不同高度的貨架進行存取作業,或在產線上下料環節滿足不同工位的高度需求,有效打通了空間限制,成為優化物流效率的關鍵一環。
兩款產品的共性在于都構建在強大的“自主”與“感知”技術基石之上。它們都強調通過視覺感知、物體識別對環境的理解,和通過路徑規劃、自主決策對任務的執行,以及與人/環境物理交互的安全性。
近年來,中科新松不斷在智能機器人領域打磨和積累核心技術,包括自主導航、AI視覺識別、力控算法等,并成功集成到更擬人化的平臺上,同時推動機器人角色從被動的“生產工具”向具備自主能力的“協作伙伴”升級。
瞄準工業與商業的柔性協作痛點
技術創新的價值最終需落地于解決實際問題。
中科新松為睿可人形機器人鎖定的應用領域,直指工業與商業場景中傳統自動化方案難以覆蓋柔性協作生產、成本效益不高的關鍵痛點,致力于成為提升柔性與效率的“粘合劑”。
在工業領域,尤其是在汽車、新能源、3C電子、半導體領域,大規模剛性自動化雖已成熟,但產線切換、小批量定制、復雜物料轉運以及需要人機緊密配合的精密環節,仍是自動化盲區。
睿可 MR73A憑借雙臂的靈巧性和移動性,能夠勝任產線旁物料的智能分揀、上下料,尤其是非標件、跨產線的靈活轉運,甚至利用其視覺能力進行設備狀態巡檢、工人/工廠安全巡查,有效填補了這些縫隙。
而睿可 MR73B則依托其穩定的移動平臺和升降能力,在倉儲物流中心高效執行貨物搬運、智能出入庫調度,或在生產車間內作為移動的物料配送單元,相當于是AGV的升級版,將物料精準送達不同工位。它們的目標不是顛覆現有自動化產線,而是作為“柔性補充”,增強整個生產系統的適應性和效率。
在商業服務領域,如展館、酒店、寫字樓、園區等,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雖在,但過往產品常因交互生硬或功能單一而受限。
睿可 MR73A憑借其搭載的語音大模型、多語言支持及個性化語音風格,以及融合人臉、物體識別的AI視覺技術,不僅能完成基礎的引導、咨詢、文件取送任務,更能提供更自然、個性化、具備上下文理解能力的交互體驗,顯著提升了服務溫度與效率,使其從“功能機”向“智能體”進化。
睿可 MR73B在商業場景的潛力則體現在其可靠的移動性和調度能力上,可作為高效的內部物流載體,例如在大型辦公樓宇內自動配送快遞、文件或餐食,優化空間內的物品流轉效率。
這種場景落地的邏輯,則是中科新松對“人機協作”產品理解,這并非替代人力,而是讓機器人接管重復、繁重、危險或枯燥的任務,從而釋放人類員工去從事更具創造性和更高價值的工作。
雙線布局背后的戰略意圖
在同一個時間節點推出定位互補的兩款人形機器人,睿可 MR73A側重交互與靈巧操作,睿可 MR73B側重移動物流,這是中科新松基于對技術演進與市場需求深刻洞察的戰略落子,意在分散風險、整合平臺、鞏固生態位并鞏固技術壁壘。
人形機器人作為前沿方向,其技術成熟度和市場接受度仍在發展中。同時布局側重不同能力的產品形態,讓中科新松在多元場景,如工業復雜操作、高效物流搬運、深度商業交互風場景中并行技術探索與驗證技術、收集反饋、快速迭代,有效分散了押注單一技術路線或市場方向的風險。
更深層次看,盡管兩款睿可系列機器人產品形態和功能各有側重,但它們共享著大量底層核心技術,自主導航、多傳感器融合的環境感知、運動控制、能源管理、以及核心的軟硬件開發平臺,包括支持ROS/ROS2,提供完整SDK/API接口。
而在核心部件自主研發方面的深厚積累,中科新松能夠在一個相對統一且自主可控的技術平臺上進行差異化產品開發,這不僅大幅提高了開發效率,也有效控制了成本,加速了產品迭代速度。
從市場生態的角度看,無論是工業4.0追求的柔性智造,還是服務業升級所需的智能體驗,“人”始終是核心。
通過睿可 MR73A強化人與機器之間的智能、安全交互,通過睿可 MR73B優化服務支持系統的效率。中科新松意在“人機協作”這一未來關鍵生態占位。這種產品策略不僅僅是提升生產力,更是在推動“人與機器共同創造”的理念,真正實現從人類需求出發,讓技術與人類共同進化,共同創造更智能、更高效的工作方式與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