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與弘揚魯冠球精神、勞模工匠精神與優秀企業家精神,把“講真話、干實事,能思考、會解決”的企業精神落到實處,讓“奮斗十年添座城”將“奮斗十年添個零”持續前進,6月16日,萬向集團黨委舉辦“起而行之,再領潮流”《領潮》創作心路主題報告會,通過“情景微課+主題報告+沙龍對談”的立體形式,引導萬向人領悟精神內核,激發“學中有研,研中有思,思中有行”的實踐熱情。報告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主會場設在萬向學院報告廳,各單位組織人員線上參加。
報告會由一堂沉浸式主題微課拉開序幕。萬向學院思政部副教授李曉明帶領學生再現魯冠球創業史上的重大抉擇:1969年“打破命運枷鎖”的勇氣、80年代“花錢買大學生”的遠見、企業上升期“攥緊拳頭走專業化”的定力……AI復活老照片和情景演繹的模式,讓舊時光里的奮斗記憶復現眼前,幾個歷史橫截面生動詮釋了魯冠球“敢闖敢干”的精神基因,為整場報告會奠定了情感共鳴。
《領潮:魯冠球傳》作者、魯冠球精神委員會顧問陳冠柏,在熱烈的掌聲中開始為大家作主題報告,圍繞讀者最關注的四個問題——“為什么說《領潮》是一部沉甸甸的大書?”“為什么這部書的書名叫《領潮》?”“為什么魯冠球具有‘領潮’的原動力和恒久力?”“為什么說‘領潮’精神融匯和代表了魯冠球精神?”,生動講述了自己的創作心路,深刻剖析了魯冠球精神的時代坐標與核心特質。
陳冠柏在報告中指出,《領潮》的“沉甸甸”不僅在于50余萬字的宏大篇幅,更在于其承載的“著作的體量、思想的重量、精神的含量”,具備“鮮明的政治價值、時代價值、審美價值”。它記錄了偉大的“改變”,即魯冠球如何從改變自己到改變了世界,其奮斗軌跡是“整個中國改變的縮影”,影響了未來與世界。
“領潮”精準概括了魯冠球的時代定位——始終立于時代潮頭的弄潮兒。陳冠柏說,魯冠球“所有做的事情都處于潮流的頂端”,其開拓步伐丈量著改革開放深度,業務版圖展現中國擁抱世界的廣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的贊譽“始終處于一個領導潮流的地位”。而魯冠球“領潮”的源動力和恒久力在于,他有四重力量——改變命運的“內生原動力”,他是沖破舊體制的炮手;農民本色的“清醒認知力”,堅持“一天做一件實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嚴格律己的“自持力”,他恪守“十一條軍規”,完成了從農村青年到現代企業管理者的飛躍;持之以恒的“學習力”,終生學習,終生思考,他不僅是企業家、慈善家,也是一位思想家。
陳冠柏認為,攻堅、正道、創造、樂觀、大同這五個詞構成了魯冠球精神的骨架,在這骨架支撐之上,其畢生實踐的光輝頂點向我們散發出“燈塔”信號的,就是“領潮”二字,沒有比“領潮”更能代表魯冠球在這個時代所閃耀出來的光芒。隨著明年《領潮》英文版的全球發行,世界更多人將會在這部書中得到啟發。
在沙龍對談環節,面對“如何將精神傳承轉化為發展動能,讓萬向在新時代繼續‘領潮’”的提問,陳冠柏給出洞見:“領潮”的本質是創新自覺。魯冠球早已呼吸到科技革命的前沿氣息,領悟到企業發展必須要從“產業對標”躍升為“科學家對標”,并將這一構想由萬向創新聚能城來落地實現。魯偉鼎董事長曾言,“萬向要做不一樣的公司,如果只是跟在別人后面,那就不是今天的萬向。”唯有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跑在時代科技前面,才能夠去引領,而不是跟隨,這就是魯冠球精神留給今天所有后來者不懈奮斗的“火種”。
這一觀點引發強烈共鳴,參與對談的同事們都結合實際工作,圍繞如何學好用好魯冠球精神,將集團董事局、魯偉鼎董事長制定的戰略決策落地執行,談了自己的實踐和認識。萬向錢潮牛杰表示,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踐行魯冠球精神,勇闖技術無人區,聚焦智能汽車、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思考創新突破口,解決用戶核心需求,在人工智能時代繼續引領潮流;萬向123楊行認為,“恒久力”就是要保持“戰略定力、持續精進與抗壓性”,在“十年磨一劍”的技術攻關中注入恒心,在“零缺陷”的質量守護中踐行恒志,在打造百年基業的隊伍建設中凝聚恒情;萬向學院教師張陽洋分享了她如何將魯冠球精神融入課堂思政,通過案例研討和沉浸式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魯冠球精神內涵,結合魯冠球生態觀和萬向集團使命,鼓勵學生參加低碳環保項目實踐;萬向學院學生曹凌愷從魯冠球身上學習堅韌與擔當,參與志愿服務,踐行社會責任,強化品格修養。
現場提問環節,大家踴躍發言、氣氛熱烈。陳冠柏囑托年輕一代,面對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要發揚魯冠球精神,找到內部的發動機,以強大的內驅力持續創新、勇立潮頭。
報告會尾聲,萬向集團黨委副書記管大源與陳冠柏向《領潮》領學員代表贈予陳冠柏簽名版《領潮》。今年以來,集團黨委部署開展“深學《領潮》,續爭‘三創’”萬向讀書系列活動,從集團各部門、各公司選拔一批青年骨干,組建了一支政治硬、能力強、正能量滿的《領潮》領學員隊伍,協助落實學《領潮》常態機制。
下階段,萬向各單位將進一步開展“深學《領潮》,續爭‘三創’”各項系列活動,為踐行“讓空氣更清新”的使命注入持續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