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與需求
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的關注不斷增加,儲能技術成為保障可再生能源穩定供應的核心。電力市場的波動性及電力需求的不斷增長,使得能源儲存和管理變得尤為重要。無論是在商業建筑、工業企業,還是在家庭用戶中,對有效、安全的儲能系統需求日益增加,這也推動了相關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應用普及,用能增加以及新能源技術的增加,新能源發電越來越廣,并逐步形成新型能源與電力市場,但新能源的能量密度普遍偏低,進行大功率發電還需要挑選適合的位置場地,因此屬于間歇式電源。而微電網技術的提出,為有效利用這些新能源電力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方向。
政策環境
政策大力推動,制度標準持續完善
2015年7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2017年7月能源局發布《推進并網型微電網建設試行辦法》2018年2月國家標準《微電網接入配電網測試規范》2021年9月《關于完整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增量配電網、微電網和分布式電源的市場主體地位。
成本趨勢:技術更新促成本持續下行,裝機動能增強
據Bloomberg數據,預測到2025年光伏組件有望降至0.15美元/W,降幅達37%鉀電池價格到2024年將降至94美元/kWh,2030年將降至62美元/kWh,電化學儲能成本持續下降推動微電網經濟性持續提升。
發展意義:助力分布式新能源未端消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2022年3月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指出積發展以消納新能源為主的智能微電網,實現與大電網兼容互補,保障國家能源安全。2022年7月住建部印發的《“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指出有序推進主動配電網、微電網、交直流混合電網應用,推動供電服務向“供電+能效服務”延伸拓展。
需求環境
電能緊張:企業可靠用電需求持續提升、雙碳下企業能耗管控嚴、拉閘限電、高溫少雨端天氣、負荷創新高、主電網電力可靠性降低。
電價上漲:企業用電降本需求持續增強、電力價格市場機制持續完善,代理購電價格上漲、電力峰谷價差擴大、電價上漲。
電力改革:企業微電網盈利模式多樣化、新能源允許參與電力市場、負荷聚合商、虛擬電廠和新能源微電網等新興市場主體參與現貨市場交易,提升盈利能力。
市場空間:成長空間廣闊,需求加速釋放,10kV及以上供電電壓等的工商業用戶有200萬戶以上,有建設或改造微電網的潛力,按照規模約1-2MW建設,潛在市場總空間可達20萬億元。
微電網組成架構及應用場景
包含微電網組成、微電網的運行模式、組成設備和應用場景等。
微電網系統:
由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能量轉換裝置、相關負荷和監控、保護裝置匯集而成的小型發配電系統,是一個能夠實現自我控制、保護和管理的自治系統。
分類:
并網型:既可以與外部電網連接運行,也支持離網獨立運行,以并網為主。
離網型:不與外部電網聯網,實現電能自發自用,功率平衡微電網。
微電網能量監測系統
Acrel-2000MG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能夠對微電網的源、網、荷、儲能系統、充電負荷進行實時監控、診斷告警、全景分析、有序管理和控制,滿足微電網運行監視多面化、安全分析智能化、調整控制瞻化、全景分析動態化的需求,完成不同目標下光儲充資源之間的靈活互動與經濟優化運行,實現能源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大化。
功能特點
智能監控:Acrel2000MG配備了高精度的監控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儲能系統的工作狀態、電量、充放電情況等,確保系統的有效運行。
有效管理:系統支持自動化的負荷調節和電量管理,根據實時電價和用電需求,智能決策充放電策略,優化能源使用。
數據分析:內置的數據分析功能,可以生成詳細的能耗報告,幫助用戶了解能源使用情況,進行管理決策。
遠程控制: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進行遠程監控和控制,方便快捷地調整系統設置,進行故障排查和維護。
安全保護:系統具備多重安全保護機制,如過充、過放保護,確保儲能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包括系統主界面,包含微電網光伏、風電、儲能、充電樁及總體負荷情況,體現系統主接線圖、光伏信息、風電信息、儲能信息、充電樁信息、告警信息、收益、環境等。
應用場景
Acrel2000MG儲能能量管理系統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它適用于:
商業建筑:通過優化電力負荷、削峰填谷,降低電費成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工業企業:穩定生產過程中對電力的需求,確保電力供應的連續性和可靠性,提升生產效率。
新能源發電:與光伏、風力發電系統配合,實現儲能與發電的無縫銜接,利用可再生能源。
住宅用戶:通過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提升家庭能源使用的便捷性和經濟性。
項目案例
Acrel2000MG儲能能量管理系統帶來了諸多便利:
降低能耗成本:通過優化充放電策略,系統可以有效降低電費支出,特別是在電價波動較大的情況下。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系統能夠利用儲存的電能,減少電力浪費,提高整體能源效率。
增強系統穩定性:為電力系統提供備用電源,確保在電網故障或電力需求驟增時的穩定供應。
支持綠色環保: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減少碳排放,符合現代綠色環保的趨勢。
工廠照片
公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