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山蘭機電技術咨詢熱線:13508370510 023-67723273 13206056416
GLC15(A)型礦用缺水傳感器
一、GLC15(A)型礦用缺水傳感器概述
GLC15(A)型礦用缺水傳感器適用于礦井的各種水泵、瓦斯抽排泵的供水 檢測。當水管中缺水時,傳感器內繼電器觸點跳變,輸出斷水信號并控制 泵電機供電開關斷電;水管中供水恢復正常時,傳感器內繼電器觸點恢復, 輸出有水信號并控制泵電機供電開關復電。
二、GLC15(A)型礦用缺水傳感器特點
GLC15 (A)型缺水傳感器在設計上采用新型單片微機和高集成數字化電路, 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調試、維護方便。GLC15(A)型缺水傳感器的傳感頭 為新型水流開關,靈敏度高,整機性能穩定,電源部分采用了新型的開關 電源,整機功耗低,增加了傳感器的傳輸距離。GLC15 (A)型缺水傳感器的 外殼采用了高強度結構設計,抗沖擊能力強。 三、GLC15(A)型礦用缺水傳感器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煤礦井下的各種水泵、瓦斯抽捧泵管道的供水檢測。
四、GLC15(A)型礦用缺水傳感器品種、規格、型號 礦用供水傳感器。 規格:固定式、連續監測。 型號:GLC15 (A)。
五、GLC15(A)型礦用缺水傳感器使用環境條件
工作溫度: 0℃~40℃;
相對濕度: ≤98%;
大氣壓力:80 kPa—116 kPa:
風速:O m/s~8 m/s。
六、GLC15(A)型礦用缺水傳感器安全特征
防爆類型:礦用本質安全型,防爆標志:Exib I。
七、GLC15(A)型礦用缺水傳感器工作原理及結構特征
1、工作原理 、 GLC15 (A)型缺水傳感器采用磁原理。工作時,當管路中的水流量大于 一定流量時,磁芯在水流作用下產生位移并帶動磁源產生磁控作用,傳感 頭輸出“l”開關信號:當管路中的水流量小于一定流量后,磁芯在復位彈 簧推力作用下帶動磁源回位,傳感器頭出"o”開關信號;這兩種信號送往 中央處理單元 LPC901 單片微機進行數據處理后實現有、 無水指示和斷電信 號、復電信號的輸出。
2、結構特征 、 GLC15 (A)型缺水傳感器的外型為方型結構, 主機的機殼由冷軋鋼板加工而成,中間為指示區,帶有電源指示和有、無水指示:主機的下方是由 不銹鋼加工而成的水流開關。 GLC15 (A)型缺水傳感器根據管徑的不同分為內螺紋式(2 寸及以下)和法 蘭盤式(2 寸以上)兩種,用戶訂貨時須明確管徑
l 3、技術特性 、
3.1 主要特征 3.1.1 采用了新型的單片微機和高集成的數字化電路,整機電路結構簡單, 性能可靠,便于維護、調試。
3.1.2 采用了新型的開關電源,整機功耗低,增加了信號的傳輸距離。
3.1.3 外殼結構采用了冷軋鋼板,增強了傳感器的抗沖擊能力。
3.2 主要技術指標 3.2.1 整機工作電壓:(9~24) VDC; 3.2.2 工作電流:≤60mA; 3.2.3 安裝方式:水平安裝:
3.2.4 控制方式:繼電器觸點控制:
3.2.5 控制響應時間:5—7 秒;
3.2.6 信號最小傳輸距離:2 km。
4、尺寸、重量 、尺寸、 4.1 外形尺寸:e149×95 皿 3。
4.2 整機重量:≤2500 g。
4.3 外殼材料:冷軋鋼板。
5 安裝、使用 安裝、
使用前用戶必須認真、仔細閱讀本<使用說明書》 ,對 GLC15 (A)型缺 水傳感器的主要性能、技術指標及主要功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然后再進 行具體的接線、使用及操作。
5.1 安裝 本傳感器必須按水流開關規定的水流方向水平安裝于水泵的供水管道 中間,安裝時請注意水流開關頂蓋、進水口和出水口的密封性.安裝完成 后,最好通水試驗,看是否漏水.
5.2 連接 使用前用戶首先要正確完成本傳感器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傳感器主機 兩側一共有 3 個揍口“分站” “傳感器” “PLC” ,其中“分站”接口是連接所掛井下分站; “傳感器”接 口是連接傳感器下部的水流開關輸出信號: “PLC”是連接水泵控制端,可 控制水泵電源的斷電和復電(如不用此功能,該接口可不接) 。
具體連接方 法是:將電纜航空插頭的缺口對準傳感器兩側航空插座的相應位置,插入 并旋緊,確保連接可靠。
八、GLC15(A)型礦用缺水傳感器主要技術指標
1 工作電壓、工作電流
a) 工作電壓: 9V~24.5V DC(本安電源) 。
b) 工作電流:≤50mA DC。
2 本安參數 Ui:18.5V/24.5V;第 4 頁 共 5 頁 Ii:360mA/500mA; Ci:3.2mF; Li:33mH。
3 輸出性能 表 1 單位:mA 流量控制 點 ( 15±5 ) L/min 傳 感 器 輸出 誤差值 狀態電流信號 1mA 5mA ±0.3mA ±1mA 無水 有水 表示狀態 指示燈 綠燈滅 綠燈亮 傳 感 器
4 傳輸距離:≤2km(輸出性能應滿足表 1 的規定)
a) 線纜直流電阻:≤12.8 /km;
b) 線纜分布電容:≤0.06?F/km;
c) 線纜分布電感:≤0.8mH/km。
5 控制輸出響應時間:≤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