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隨著最后一塊鋼箱拱精準就位,由山東潤科鋼筋籠繞筋機助力中國鐵建大橋局五公司施工的安徽省橋面最寬橋梁——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江淮溝通段創新大道橋主拱順利合龍,為大橋實現通車奠定基礎。
山東潤科鋼筋籠繞筋機通過引進德國技術托輥滾動速度可根據操作手的熟練程度從低到高任意調整,可根據施工要求隨時改動盤筋間的間距,同時可預先設置好參數,一個鋼筋籠包括加密區、預留區到達位置,間距自動改變,鋼筋籠一次性成型,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根據客戶情況定制設備,可一次性加工40米以上,直徑三米以上鋼筋籠,潤科鋼筋籠繞筋機通過引進德國技術加工出的鋼筋籠精度高,誤差小,兩個相鄰之間繞筋誤差在3mm以內,用米尺直接拉3米長度,總共誤差在2CM以內,基本都是項目部。我公司可根據客戶情況定制設備,可一次性加工3mm以內,用米尺直接拉2CM以內,基本都是項目部。
創新大道橋位于合肥市肥西縣境內,為單跨下承式斜靠鋼箱系桿拱橋,全橋長1003.6米,主橋長140米,標準橫斷面寬度70米,是目前安徽省橋面最寬橋梁,也是國內在建寬的橋梁。
“鋼箱拱橫向及豎向均為曲線線形,且拱肋軸線為二次拋物線,斜拱內傾15度,線性控制難度大,控制點也很難定位。”據現場負責人張立鶴說,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鋼箱拱吊裝線形控制難度很大,如果處理不當,容易造成拱肋與橋面連接處錯位,且容易發生傾倒。為了攻克這一難題,項目技術人員在施工中嚴格過程把控,對鋼箱拱小節段加工、拼裝焊接、合龍嵌補等誤差進行精確計算,精準定位吊點位置,確保鋼箱拱的合龍拱軸線誤差控制10毫米內。
引江濟淮工程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是我國跨流域、跨省重性水資源配置和綜合利用工程。工程完工后,將進一步完善我國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網格局,逐步解決困擾皖北平原和豫東地區的缺水問題,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合肥經濟圈和中原經濟區三大區域發展戰略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