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交替的:
1、淺層血管收縮
2、深層血管舒張
3、深層血管收縮
4、淺層血管舒張
*幫助調節血流量
*幫助調節流量
*減輕腫脹、疼痛
低溫可使局部血流減少,細菌的活力和細胞的代謝降低,因而可以抑制炎癥的擴散。
2、-78℃的CO2可以抑制部分微生物的活性,減輕炎癥反應。
溫度對神經傳導的影響:
13.6℃以下——局部鎮痛(效果);
12.5℃以下——神經傳導的減少,α-運動神經元的活動減少;
使肌張力降低,而達到解痙并減輕性疼痛;
10-11℃以下——代謝酶的活動也減少了;
6℃ 以下 ——運動神經興奮度受到抑制,
1℃ 以下 ——感覺神經興奮度受到抑制
疼痛閘門理論:
組織損傷所引起的疼痛,由細纖維傳導;
超低溫可減少神經細纖維的敏感性和神經傳導性,激活粗纖維,關閉閘門產生顯著的鎮痛效果
*低溫沖擊療法(4℃以下)能產生局部鎮痛以及肌肉放松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