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貿區外資營業執照,注冊資本為300萬。從申請到領取營業執照,只需要4個工作日即可領取營業執照
直接受益于自貿區的海運業務中的海運保險(放心保),是進入自貿區的最終目的,葉聯要做的就是有關海運保險的互聯網服務
自貿區推進的同期,10月份總理出訪泰國。此行的目的有二:一是推銷中國的高鐵技術,二是協助泰國開鑿克拉海峽運河。這條運河一旦開通,以往從歐洲、中東運往東亞的貨物,則無需再經由新加坡馬六甲海峽,航程整整節省了一千海里,三天海陸。自貿區的推進和總理出訪泰國,這兩件事發生在同一時間段,國家戰略很明確,圍繞的就是轉口貿易。
轉口貿易又稱中轉貿易,是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物的買賣,不是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轉手進行的貿易。對于轉口貿易的中轉國來說,其必須具備的條件包括:擁有吞吐能力強的港口資源,以及采取特殊的關稅優惠政策和貿易政策,如自由港、自貿區等。
通俗理解,一批包括汽車、家電、原材料、零部件在內貨物,通過一艘大船運往目的地,其中有成百上千個貨柜,它們不是到了一個目的地直接消化,還可能抵達后會經由小船分裝。在自貿區成立之前,這批貨物需要報關、入關、交稅、出關,再轉移至小船,操作流程成本高、周期長,還牽扯到交稅退稅等環節。而自貿區成立后,貨物在自貿區范圍內可隨意分裝,海關和稅務都不介入,可以把自貿區理解為國境線之內漂浮的碼頭。
為什么國家戰略會圍繞轉口貿易呢?這其中蘊含了巨量的交易額。目前全球最大的轉口貿易國為新加坡,這個不足500萬人口的國家每年轉口貿易量高達2萬億美元。
為什么在自貿區不可以購買奢侈品免稅?為什么不能做賭c?……這些都不重要,自貿區的成立是奔著2萬億美元轉口貿易去的。
自貿區除了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外,還擁有新加坡無可比擬的優勢——強大的貨柜吞吐量。今年,上海港總貨柜吞吐量預計為3300萬個,而新加坡僅有1000萬個。在洋山港建成以前,新加坡是世界第一大港,由此成為世界物流的中心,再由物流的中心發展成為資金流的中心,從而又成為金融的中心……為了處理自己的貨物,世界各國的銀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設立分行,人口不足500萬的國度金融從業人員卻有60萬~70萬。
我們可以預想未來兩到三年,自貿區可能產生超過2萬億美元的轉口貿易額,成為全球最大的轉口貿易集散地。未來在陸家嘴和自貿區將有超過一千家來自全球的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包括滿足結算、信貸等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