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GPZ(II)標準系列中,固定支座在各方向和單向活動支座非滑移方向的水平承載力均不小于支座堅向承載力的10%。抗震型支座水平承載力不小于支座堅向承載力的20%。支座轉動角度不小于0.02rad.
加5201硅脂潤滑后,常溫型活動支座設計摩阻系數最小取0.03.;加5201硅脂潤滑后,耐寒型活動支座設計摩阻系數最小取0.06。
c.摩擦系數:常溫型μ ≤0.04,耐寒型μ ≤0.06。
d.位移量見表
盆式橡膠支座的結構原理是安置于密封鋼盆中的橡膠塊,
在三向受力的情況下,而產生的反力,承受橋梁的垂直荷載,同時,利用橡膠的彈性,滿足梁端的轉動,通過焊接在上座板上的不銹鋼板與聚四氟乙烯的自由滑移,完成橋梁上部構造的水平位移。本系列產品具有結構合理,承載能力大,變形小,水平位移量大,轉動靈活,并有良好的緩沖性能,是建筑連續式橋梁的最佳支座, 盆式橡膠支座且具有重量輕,結構緊湊,構造簡單,建筑高度低,加工制造方便,節省鋼材,降低造價等優點,是適宜于大垮橋梁使用的較理想的支座。常用的有GPZ、GPZ(Ⅱ)、GPZ(KZ)三大類。 GPZ(II)系列支座目前承載力為31個級別,承載力0.8MN-60MN,能滿足大型橋梁建造的需要。
橋梁支座的布置主要和橋梁的結構形式有關。通常在布置支座時需要考慮以下的基本原則:
(1)上部結構是空間結構時,支座應能同時適應橋梁順橋向(X方向)和橫橋向(Y方向)的變形;
(2)支座必須能可靠的傳遞垂直和水平反力;
(3)支座應使由于梁體變形所產生的縱向位移、橫向位移和縱、恒向轉角應盡可能不受約束;
(4)鐵路橋梁通常必須在每聯梁體上設置一個固定支座;
(5)當橋梁位于坡道上,固定支座一般應設在下坡方向的橋臺上;
(6)當橋梁位于平坡上,固定支座宜設在主要行車方向的前端橋臺上;
(7)固定支座宜設置在具有較大支座反力的地方;
(8)在同一橋墩上的幾個支座應具有相近的轉動剛度;
(9)連續梁可能發生支座沉陷時,應考慮制作高度調整的可能性。
總之,橋梁支座的布置原則是既要便于傳遞支座反力,又要使支座能充分適應梁體的自由變形。
盆式橡膠支座包括固定支座和活動支座兩大類。活動支座又區分為單向活動支座和雙向活動支座。一般來說,橋梁固定端選用固定支座,活動端選用活動支座。例如:簡支梁橋應在每跨的一端設置固定支座,另一端設置活動支座;連續梁橋應在每聯中的一個橋墩上設置固定支座,其余墩臺上均應設置活動支座。但若橋面較寬,固定端的兩個支座間距較大,橫橋向伸縮值不容忽視時,固定端就不能使用固定支座,而是使用單向活動支座,將其旋轉90度置于梁下,這樣既能保證縱橋向的固定作用,又能起到橫橋向的活動作用。此外,為了減小墩臺的受力,對于簡支梁橋,宜將固定支座布置在標高低的墩臺上;對于連續梁橋,為使全梁的縱向變形分散在梁的兩端,宜將固定支座布置在靠中間的支點處。
雙向活動支座能在水平面內向任意方向移動。因此,彎橋的活動墩臺上應選擇這種支座。至于單向活動支座,可在直橋中使用。但應注意,只有當活動墩上只有一個支座,或者支座間橫向溫度伸縮量很小的情況下才宜采用。
(3)固定支座每年應檢查錨栓牢固程度,支承墊板應平整緊密,并及時擰緊接合螺栓。
(4)支座的金屬部分應定期保養,不得銹蝕。
(5)板式橡膠支座恒載產生的剪切文藝應在設計范圍內,支座不得產生超過設計要求的演說變形,橡膠保護層不應開裂、變硬、老化、支承電視頂面不應開裂、積水,對于產生諸如前企鵝變形過大、裂縫、外鼓、壓潰等老化現象的支座應立即予以更換。進行清潔和修補工作時,應防止橡膠支座與油脂接觸。
(6)板式橡膠支座,固定螺栓不得剪切損壞,應及時擰緊松動的螺母。
(7)球形支座應每年清楚塵土,更換潤滑油一次。支座地腳螺栓不得間斷,橡膠密封圈不得開裂、老化。支座相對位移應均勻,支座高度變化不應超過3mm。每年應對支座鋼件進行油漆防銹處理。
2、橋梁支座更換
中小跨度橋梁因活載所占比例大,在使用過程中支座容易產生這種病害時。橋梁支座出現諸如滾動面不平整。支點承壓不均勻、性能老化失效等缺陷時,應進行調整和更換。調整時應采用千斤頂把橋梁上部頂起,然后移動調整支座的位置。更換連續梁一聯的邊制作時,可由梁端挺起;當更換中間支座是,應有相鄰兩個支座同時起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板式橡膠支座損壞、失效應及時更換。
(2)板式橡膠支座出現脫空或不均勻壓縮變形應及時進行調整。
(3)支座的座板翹起、變形、斷裂應予更換,焊接開裂應予維修。
(4)對需太高的支座,可根據抬高量的大小墊入鋼板或地澆筑鋼筋混凝土墊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