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要求
混凝土的輸送采用泵送,故配料應按照泵送混凝土工藝配料。有以下11項:
A、地下室底板、承臺、基礎梁可能為S6以上抗滲混凝土,其中要求摻入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中盡可能減小水泥用量,合理選用減水劑,最大水灰比為0.40,最小水泥用量為300kg/m3,鋁酸三鈣含量≤8%,最大氯離子含量0.06%,最大堿含量為3kg/m3。
降低砂率(應控制在38%以下),地下室底板、外側墻均需要采用微膨脹混凝土,要求7天的限制膨脹率為0.03%(在水中),同時要求混凝土三個月的限制膨脹率應大于-0.02%(在空氣中)。一般膨脹劑的摻入量為水泥用量的10-12%。
其余部位的混凝土要求水灰比≤0.55,最大氯離子含量≤0.06%,最大堿含量不大于3kg/m3,最小水泥用量為300kg/m3。
B、水泥進場應對其品種、級別、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同時要提供水泥的出廠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進場后應對其強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標進行復驗,其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GB175等的規定,水泥應使用散裝水泥。
C、混凝土中摻用的外加劑,應選用質量性能穩定、適宜泵送的外加劑。外加劑的壓力泌水、減水率、凝結時間、坍落度保留值等指標應滿足混凝土泵送施工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8076、《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等的規定。

外加劑應有產品說明書、出廠檢驗報告及合格證、性能檢測報告,進場應取樣復驗合格,有害物含量檢測報告應由法定檢測部門出具,并應檢驗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
D、混凝土在選用粉煤灰時,摻合料的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規定,摻合料的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一般不宜超過水泥用量的30%,摻合料應有出廠合格證及出廠檢測報告,進場后應取樣復驗合格。
E、普通混凝土在選石子時,應注意石子粒徑與輸送管的管徑之比,對于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時,對碎石應不大于1:3,對卵石不大于1:2.5;對于泵送高度在50m到100m時,宜為1:3至1:4;對于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時,宜為1:4至1:5。
骨料顆料應級配良好,石子進場后應取樣復驗合格,所用的粗、細骨料的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的規定。
F、普通混凝土在選砂子時,砂品種及質量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2的規定,砂宜采用中砂,砂的細度模數為2.3到3.2,粒徑在0.315mm以下的細料所占的比例不應小于15%。混凝土的含砂率宜在38%以下,砂進場后應取樣復驗合格,合格后方可使用。
G、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飲用水,當采用其它水源時,水質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63的規定。
H、根據有關規定,凡用于工程的混凝土其水泥、外加劑、摻合料及砂、石等材料必須有法定檢測單位出具的堿含量或集料活性檢驗報告,并符合要求。
L、所用的材料必須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M、依據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的要求,砂、石、水泥、商品混凝土應有法定檢測單位出具的放射性能檢測報告,并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環境控制規范要求。混凝土外加劑中釋放氨的限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中釋放氨的限量》GB18588的規定。

N、嚴格對商品混凝土供應廠家的實力、信譽等進行考察和評價,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優良和施工的順利進行。
4)混凝土的澆筑方法
混凝土的輸送采用泵送為主,塔吊運輸為輔,如承臺、底板、基礎梁、梁板混凝土采用泵送澆筑,對結構柱、剪力墻混凝土采用泵送與塔吊相結合澆筑方式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