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0號國六柴油配送,中秋節前,廣州外資加油站海灣石油的亮相成為熱門話題,其9月8-10日的低價營銷成為部分“吃瓜群眾”眼中加油站甚至油品行業“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的又一“明證”。對此,業內專家指出,中國加油站行業的整體水平與消費者的期待值存在差異,主要矛盾體現為“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的油太貴”、“便宜的民營加油站油品不可靠”、“加油站分布不均”“油品價格漲價多、跌價少”等等。其中,價格問題屬于市場問題,加油站等于替OPEC、發改委“背鍋”;而其他矛盾是確實存在的。
矛盾折射出行業的健康度問題,細化來說即開放度、規范度、市場度---開放度是國家新近改善的一大步,此前加油站門檻較高,而今外資加油站可以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狼來了”更多是打破隱形壟斷,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福利;規范度是讓民營加油站、主營加油站、外資加油站統一標準、同等競爭的前提,具體來說包括供應鏈渠道、油品牌號、作業規范、軟硬件等多項細則。且不說當前部分站點“山寨”經營甚至無票經營,目前僅從加油站表觀上普通消費者就能分辨出加油站的三六九等,可見規范度有待提升;市場度是最敏感也是最難管理的“健康指標”,當下加油站市場存在三個不對稱,即區位不對稱(位置好的加油站,油價基本緊標發改委零售限價,優惠難覓,而位置不好的加油站,動輒1元/升的大幅促銷也難帶來流量)、認知不對稱(“兩桶油”的加油站認知度較高,而各色民營站認知度較低--認知決定價值,價格不均衡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認知)、批零不對稱(對于煉廠而言,加油站屬于零售市場,而交易量百噸以上屬于批發市場。批發價和零售價由于目前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原因是各自較獨立波動的,批發價格低的時候,零售價由于對標原油價格并沒有隨行就市;批發價格高的時候,零售價或水漲船高,或倒掛損傷煉廠或中間商利益)。總之,加油站行業的健康度近些年在不斷改善,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作為利潤水平較高的行業,加油站一直是各方垂涎的“香餑餑”。蘇州中石化柴油公司數據顯示,多數加油站盈利水平近五年一直保持在兩位數水平,即毛利率15-30%;加油站的價值也呈“節節高”,2010年二三線城市次中心位置單站轉讓價格為100-400萬,而2018年轉讓價格則升至2000-8000萬,“加油站跑贏房地產”是業內不爭的共識。也正是由于加油站的“繁榮”,才掩蓋了健康問題。
太倉柴油批發業務人員認為,中國加油站行業生存不是問題,發展是問題,而突圍發展需破“三重門”。第一重門是認可。如果民營加油站能享受到和“兩桶油”看齊的國民待遇甚至和外資加油站看齊的超國民待遇,那民營加油站將迎來大步、快步發展的“又一春”。雖然確有非法民營加油站,但日益發展的民營連鎖品牌加油站正風生水起,而這些帶LOGO的民營加油站無論從渠道還是質量甚至價格,都比主營加油站更有競爭力,甚至不讓外資加油站。消費者不應“迷信”傳統品牌,更不應“迷信”洋品牌,否則遲早會上了“假洋鬼子”的當,唯有理性的認可才能帶來行業合情的競爭性發展;第二重門是鏈條。油品市場巨大,非法油、調和油、低標油充斥市場,由于成本問題,這些非法或非正規渠道的油價格遠低于正常供應鏈的國標油,嚴重擾亂了市場,也破壞了加油站的均衡平等競爭第三重門是價值。肅清成品油從煉廠到加油站的供應鏈,理順物流、票流、數據流,是加油站行業規范化的必須。同時還要考慮市場鏈條的優化,通過第三方盤活市場資源,一定程度上消除區域差異、批零差異既可以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又能夠帶給油品產業鏈各環節利益效益,實現雙贏;第三重門是價值。中國目前主營加油站的整體硬件水準僅和歐美世紀初水平接近,而民營加油站則普遍“臟亂差”,甚至部分衛生間還是“露天”水平,更不用提購物、餐飲等增值服務。在國外加油站能享受到的一站式服務,在國內至多有“縮水版”。加油站從設計到管理,都有待從僅具加油功能的1.0升級到加油、服務一體的2.0,還可以升級到智能(客戶大數據導流、無人加油、無現金加油等)的3.0。加油站盈利創收不應只盯在“油”上,而是服務和價值,這樣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CPEC的眾多專家預期,“海灣石油”成為熱點并非偶然,新勢力的引入會打破舊勢力的平衡,2018年或會成為中國加油站行業升級突圍的元年,而2.0、3.0的新型加油站則有望在2020年前完成對1.0舊型加油站的全面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