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法士特智能工廠戰略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啟動大會在西安舉行。作為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領軍企業,法士特此次聯合產業鏈多方力量組建聯盟,既是對國家制造強國戰略的積極響應,也是企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服務轉型的核心舉措,通過整合生態資源,為行業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錨定戰略方向 厚植智能制造根基
法士特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旭耀在大會致辭中表示,法士特50余載深耕汽車零部件領域,已發展成為擁有鑄造、鍛造、齒輪加工、殼體加工、總裝配等全流程業務的離散型生產制造企業。進入21世紀,伴隨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法士特敏銳把握制造業變革趨勢,加快推動智能工廠建設和智能制造推廣應用,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最佳綜合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法士特已建成3座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多項數智技術榮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智能制造領域樹立起行業標桿。為進一步推動智能制造技術的共享與應用,法士特成立了陜西賽特智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特智數”),聚焦產線集成、先進工藝、智能裝備、智慧物流、工業互聯網及智能服務6大核心領域,為全球客戶提供“智能制造+數智化轉型”綜合解決方案。馬旭耀強調,法士特始終錨定國家科技強國戰略,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與生態構建,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開創多元驅動發展新局面。
凝聚聯盟力量 構建協同發展生態
“智能工廠建設絕非一家企業就能獨立完成,需要產業鏈各方攜手合作。”啟動大會上,賽特智數總經理劉立明的話語道出了組建聯盟的初衷。據悉,此次首批加入聯盟的11家單位,均是來自于先進制造、工藝裝備、物流系統、工業互聯網等多個領域的行業翹楚,既有提供先進刀具、協作機器人的裝備企業,也有西安聯通這樣的5G網絡服務商,還有卡奧斯等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領軍企業。
作為聯盟牽頭發起方,賽特智數將發揮“粘合”與統籌作用,整合全產業鏈優勢資源,協同構建“自動化產線建設、數字化車間規劃、智能化工廠交付”全流程服務保障能力。陜西省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崔詩越在致辭中對聯盟發展寄予厚望,他希望法士特依托龍頭企業優勢,在技術創新上加大對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研發投入,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在產業協同上與聯盟成員深化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攻克智能制造難題;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探索新技術、新模式,引領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為陜西制造業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明確發展路徑 書寫轉型發展新篇
大會現場,智能工廠項目與西安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項目簽約儀式同步舉行,合同總額超3億元,這成為聯盟落地見實效的首個重要成果。據馬旭耀介紹,聯盟短期內將集中力量推進這批簽約項目建設,確保各項合作任務高效落地。而從長期規劃來看,聯盟將聚焦智能制造標準化建設,針對離散型制造領域的共性需求,在協同標準、工廠標準等方面形成行業共識,填補當前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的短板。
賽特智數負責人在主題報告中詳細闡述了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的核心優勢。依托法士特多年積累的制造工藝經驗,賽特智數通過現場工藝優化與持續改進,筑牢制造基石;在核心裝備開發上,覆蓋檢測、試驗、自動物流等多類裝備;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打破傳統信息化系統“信息孤島”困境,實現制造全環節業務流程打通與數據互聯互通,讓數據真正可用、可視;同時,在智能工廠運營階段,通過對輔料、刀具等生產要素的精細化管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減少成本浪費。
面向未來,法士特將以此次聯盟啟動為新起點,依托企業技術積淀與生態資源,前瞻性布局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與聯盟成員攜手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正如馬旭耀所言,數字化、智能化是所有工業制造業企業的“必答題”,只有答好這道題,才能實現質量更優、成本更低、響應更快的發展目標,為中國制造業做大、做強、做優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