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戶外出行:步步留心避風險
臺風后的路面看似恢復如常,實則暗藏多重隱患,出行需遵循“遠危險、慎涉水、慢通行”原則。
1. 危險區域絕對繞行
- 遠離傾斜或倒伏的電線桿、變壓器,若發現地面有裸露電線、火花閃爍,或積水泛著“滋滋”聲,立即后退至10米以外,并電力部門搶修電話,切勿靠近或嘗試自行處理。
- 避開受損建筑、松動廣告牌、幕墻玻璃及塔吊等高空設施,部分墻體可能出現肉眼難辨的裂縫,強風余波或震動都可能引發墜落,途經時保持3米以上安全距離。
- 山區及丘陵地帶需警惕次生災害,遠離陡坡、溝谷、河道,若發現山體出現新的裂縫、碎石滾落或河水突然渾濁暴漲,立即向開闊地帶轉移并報告社區。
2. 涉水與通行禁忌
- 積水路段一律不貿然踏入,即使水深僅沒過腳踝,也可能掩蓋下水道口、深坑或尖銳雜物;駕車時若遇積水,當水深超過輪胎一半高度,立即停車繞行,強行通過易導致車輛熄火、電路短路。
- 騎行時避開路面淤泥、散落樹枝及松動井蓋,部分井蓋可能被水流沖翻形成問題,優先選擇步行,且盡量走人行道中央區域。
- 夜間出行需攜帶手電筒,避開無照明路段,注意觀察路面是否有沉降、塌陷痕跡,避開路燈、景觀燈等可能漏電的設施周邊。
二、居家重啟:先查安全再整理
進入室內前需完成“安全排查三部曲”,避免因盲目操作引發二次事故,再逐步開展清理復原。
1. 水電燃氣核心檢查
- 電路安全:若室內進水,進門第一步先切斷總電源,拔下所有電器插頭,待積水排干后,聘請專業電工檢查線路絕緣層是否破損、插座是否進水,確認安全后方可合閘。潮濕環境下,電器開機前需用吹風機冷風檔吹干表面及接口,尤其是電視、空調等精密設備,避免內部短路燒毀。
- 燃氣安全:聞有無刺激性氣味,檢查管道、閥門、熱水器接口是否松動或破損,若發現泄漏,立即打開門窗通風,嚴禁開關任何電器、使用明火,迅速撤離室內并聯系燃氣公司檢修。
- 供水安全:恢復供水后,先打開水龍頭放水3-5分鐘,待水質變得清澈無異味后再使用,儲水容器需提前用沸水燙洗消毒并加蓋存放 。
2. 房屋結構與環境處理
- 檢查屋頂是否漏水、墻面有無裂縫、窗臺玻璃是否完好,陽臺護欄、空調外機支架是否松動,若發現墻體傾斜、瓷磚鼓脹等問題,及時聯系物業或施工隊評估維修,切勿自行攀爬處理。
- 用掃帚、拖把快速清除室內積水,底層住戶可在門口放置沙袋阻擋室外余水倒灌。積水清理后,打開門窗(需確認室外濕度低于室內時)通風,搭配除濕機降低濕度至60%以下,墻角、衣柜等易潮處放置活性炭包或除濕盒,防止霉菌滋生。
- 被雨水浸泡的地板、家具,先用干布吸干表面水分,實木家具需及時涂抹保護蠟,布藝沙發、床墊等若已受潮發霉,建議清洗烘干或更換,避免霉菌孢子擴散。
三、飲食安全:嚴守“三不食、三必做”原則
臺風后高濕環境加速細菌繁殖,食物易腐敗變質,需通過嚴格篩選和處理保障飲食安全。
1. 三類食物絕對丟棄
- 被雨水浸泡過的所有食物,包括包裝完好的預包裝食品、散裝糧食、蔬菜水果及肉類,即使外觀無異常,也可能已被污水中的細菌或化學物質污染 。
- 冰箱斷電超過4小時的食物,冷凍層解凍后未及時冷藏的肉類、海鮮,冷藏層存放的熟食、乳制品、豆制品等易腐食品,均需丟棄,不可憑氣味判斷是否變質 。
- 外包裝出現破損、鼓脹、漏氣的罐頭、真空食品,可能已發生微生物污染,嚴禁食用 。
2. 三項操作必須做好
- 飲水安全:不直接飲用自來水,優先選擇密封瓶裝水,若需飲用自來水,必須煮沸5分鐘以上,且不使用雨水沖洗餐具、果蔬 。
- 加工規范:食材處理時做到生熟分開,砧板、刀具專用,肉類、蛋類、海鮮等必須燒熟煮透,中心溫度達到75℃以上,盡量不吃冷葷涼菜和生食 。
- 環境清潔:及時清理廚房積水和垃圾,用含氯消毒液擦拭臺面、水槽及廚具,定期傾倒廚余垃圾,防止蚊蠅滋生污染食物 。
四、健康防護:防感染、護身心雙重保障
臺風后易爆發腸道傳染病、皮膚病等,需兼顧生理防護與心理調適。
1. 生理健康核心防護
- 接觸積水、清理雜物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若皮膚有傷口,接觸污水后需用碘伏消毒并包扎,避免細菌感染引發炎癥 。
- 清理霉斑時佩戴口罩和手套,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墻面、瓷磚,敏感人群可暫時撤離現場,待通風散盡后再進入,防止霉菌孢子引發呼吸道過敏或感染。
- 注意觀察身體狀況,若出現腹瀉、嘔吐、皮膚瘙癢、發熱等癥狀,及時就醫,告知醫生近期接觸過臺風后積水或潮濕環境。
2. 特殊群體與心理關懷
- 老人、兒童及行動不便者盡量減少外出,外出時需有人陪同,避免滑倒或接觸污染物。兒童玩具若被雨水浸泡,需用沸水消毒后再使用。
- 部分人群可能因臺風影響產生焦慮、緊張情緒,可通過與家人朋友溝通、整理家園等方式緩解,若情緒持續低落,及時尋求心理咨詢幫助。
五、后續保障:社區協同與損失處理
災后恢復需聯動社區力量,同時做好損失留存與申報,降低后續影響。
1. 社區配合與隱患上報
- 積極參與社區組織的路面清障、垃圾分類處理等工作,協助清理倒伏樹枝、疏通雨水篦子,保障公共區域排水暢通。
- 發現公共區域存在裸露電線、破損井蓋、墻體開裂等隱患,及時向物業或社區居委會報告,不傳播未經證實的災情信息,關注發布的預警和恢復通知。
2. 財產理賠與記錄
- 若房屋、車輛、家電等遭受損失,及時聯系保險公司,拍攝清晰的受損照片和視頻,留存維修單據、購物憑證等材料,按流程提交理賠申請。
- 記錄災后清理、維修的各項支出,部分地區可能有災后救助政策,可憑相關憑證向社區或民政部門咨詢申報。
臺風過后的安全恢復,關鍵在“細”——細節排查隱患,細節規范操作,細節守護健康。遵循這份指南,既能規避潛在風險,也能讓生活快速回歸正軌。如遇緊急情況,立即110、119、120等應急電話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