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波雷達液位計與普通雷達(非接觸式雷達液位計)雖同屬雷達液位測量技術,核心原理均基于電磁波反射,但在電磁波傳播方式、結構設計、適用場景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對比:
一、電磁波傳播方式:“引導式” vs “自由空間傳播”
這是兩者最核心的區別,直接決定了測量特性的差異。
- 導波雷達液位計:
電磁波通過金屬導波桿 / 導波纜(如鋼纜、棒式探桿)引導傳播,沿導波體直接 “貼緊” 被測介質表面傳播,能量集中在導波體周圍,不會擴散。
類比:類似有線電話,信號通過線纜定向傳輸,不受周圍環境干擾。
- 普通雷達液位計:
電磁波通過天線向空中發射,在自由空間中傳播,到達液面后反射,能量呈錐形擴散(類似手電筒光束)。
類比:類似無線廣播,信號在空氣中傳播,易受障礙物、粉塵等影響。
二、結構設計差異
部件
|
導波雷達液位計
|
普通雷達液位計
|
核心部件
|
發射模塊 + 導波體(桿 / 纜) + 接收模塊
|
發射模塊 + 天線(喇叭口 / 拋物面) + 接收模塊
|
安裝方式
|
需插入容器內部,導波體接觸或靠近介質
|
安裝在容器頂部,天線與介質無接觸
|
尺寸限制
|
導波體長度需匹配測量范圍,長距離安裝較復雜
|
天線尺寸較小,適合空間狹窄場景
|
三、測量性能對比
- 抗干擾能力:
- 導波雷達:電磁波沿導波體傳播,幾乎不受容器內攪拌、泡沫、蒸汽、粉塵的影響,即使介質表面有劇烈波動(如攪拌罐),仍能穩定測量。
- 普通雷達:易受干擾,例如:泡沫會吸收電磁波導致反射信號減弱;蒸汽會使電磁波折射;容器內的攪拌槳、支架等可能產生虛假反射。
- 測量盲區:
- 導波雷達:盲區較小(通常 0.1-0.3 米),因為電磁波能量集中,靠近發射端的反射信號也能被識別,適合測量低液位。
- 普通雷達:盲區較大(通常 0.3-1 米),由于電磁波擴散,近距離內的反射信號易與發射信號重疊,難以區分。
- 量程范圍:
- 導波雷達:量程相對有限(通常 0-30 米),受導波體長度限制,長距離測量需定制導波體,安裝成本增加。
- 普通雷達:量程更大(通常 0-100 米以上),適合大型儲罐、深井等長距離測量,無需接觸介質,安裝更靈活。
四、適用場景差異
- 導波雷達液位計:
適合復雜工況,例如:
- 介質有泡沫、蒸汽、粉塵(如污水處理池、反應釜);
- 液面波動劇烈(如攪拌罐、配料罐);
- 低介電常數介質(如輕油、酒精,導波體可增強反射信號);
- 小口徑容器、罐內結構復雜(有較多障礙物)。
- 普通雷達液位計:
適合簡單、潔凈或長距離工況,例如:
- 大型常壓儲罐(如原油罐、水罐);
- 高粘度但表面相對平靜的介質(如瀝青、糖漿);
- 需非接觸測量的場合(如食品、醫藥行業,避免污染);
- 高溫高壓容器(部分耐高壓型號可適用)。
五、其他關鍵差異
- 介質兼容性:導波體需與介質兼容(如腐蝕性介質需用 316L 不銹鋼或 PTFE 涂層),普通雷達天線材質選擇更靈活。
- 維護成本:導波雷達的導波體可能因介質粘稠(如漿料)而結垢,需定期清理;普通雷達無接觸部件,維護較少。
總結
導波雷達的核心優勢是 “抗干擾能力強、盲區小”,適合復雜工況;普通雷達的核心優勢是 “量程大、非接觸、維護簡便”,適合簡單或長距離場景。實際選型時需根據介質特性、容器結構、測量范圍等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