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江麓集團鐵騎大道,目之所及,綠草茵茵,深吸氣,滿腔青草香,沿路婉轉,“四縱六橫十園”為一體的生態畫卷鋪陳面前。
近年來,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扎實推進碳達峰行動,大力開展環境污染防治,從管理夯實、智能助推、綠色驅動發力,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系統謀劃實施公司環境保護綜合提升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公司先后獲國家級“綠色工廠”、集團和省市級榮譽,2023年公司兩項環保創新成果案例獲集團榮譽。
管理夯實“綠色根基”
公司通過優化頂層設計,強化組織保障,持續深化環保管控體系建設,精準壓實環保管理責任,從制度體系、風險防控能力、監督考核、宣貫培訓等方面精準發力,不斷提升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完善環保制度體系,制定公司《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修訂公司《生態環境保護污染源、環境風險源、輻射源管理制度》和《環境保護問題排查與整治管理制度》,并制定《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形成公司“1+19”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管理體系,并加強對各單位環保工作績效考核,實現從責任落實、監督檢查、管理評估到責任追究的閉環管理。
加強宣貫培訓,從公司黨委會到各級黨組織“三會一課”,從環委會到班組會,均開展理論學習,宣貫相關環保法規、標準要求和先進設施維護使用等,極大提高了全員懂環保、重環保的意識。2023年結合制度流程,分級分層舉辦專題培訓班16場次,累計人數960多人,通過編制《企業環保合規風險提示手冊》、自制宣傳微視頻、主題宣傳海報等方式,有效地提升公司全員環保綜合管理治理能力。
以責促行、以責問效。編制環境保護專項排查方案,成立專項排查領導小組。聚焦環保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開展拉網式、清單式全覆蓋環境隱患大排查,通過追根溯源,將排查責任壓實到人;結合例行檢查、專項督查,并及時完成整改,有力地促進了環境隱患消除。同時,全面梳理 170 余項環保基礎資料,分類建冊歸檔,做到鏈條清晰,環環相扣,達到自證守法的目的。
數智助推“綠色制造”
“現在我只要打開手機,就能查到公司綜合污水處理站的監測實時數據,能迅速了解污水處理站的排放達標情況,這比以前方便多了。”公司綜合污水處理站工作人員說道。
自公司加快數智工程戰略以來,在系統推進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及運營管理的同時,探索出以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模式開啟企業綠色制造之路。
為實時掌控達標排放,公司在綜合污水在線監測的基礎上,推進完成原民品涂裝廢氣在線監測儀系統、電鍍廢水在線監測系統與配套設施建設,檢測數據實時上傳至互聯網,并可通過手機APP查詢,相關異常數據會及時手機短信提醒,確保公司快速掌握廢水、廢氣污染物排污狀況,便于緊急情況的響應處理,加快公司環保管理自動化、信息化結構升級。
為持續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管理,公司前后投資500多萬,建設了專用的一般固體廢物暫存場所和危險廢物暫存庫,并安裝危險廢物二維碼信息化系統,確保了公司危險廢物從產生、收集、貯存、轉移和處置全過程合規合法。
創新驅動"綠色引擎"
“我們引進新技術,采用仿真模擬軟件排放測試,投入200萬元對淬火工序區域的工房進行改造升級,采用條縫式負壓吸附方式,有效吸附瞬時抬升速度快,煙氣溫度高、污染物濃度大的油煙,收集效率可達90%以上,大大改善了車間員工的作業環境”,公司“淬火油槽大型頂吸罩氣體流場化設計與應用”案例創作團隊負責人介紹。
據悉,該項目的投入實施,公司熱處理工序中煙氣得到有效管控,保障車間作業區空氣潔凈滿足環保和職業衛生雙標準。該案例獲集團公司2023年度“綠色低碳促提升”環保優秀案例二等獎。
公司位于長江流域及“藍天保衛戰”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打造“綠色工廠”,三年來先后累計投資4000多萬元完成了生產區“雨污分流”系統和鑄造、涂裝、電鍍和熱處理等各種工藝廢氣治理,更新改造或淘汰了高耗能設備40多臺套。
同時,公司注重發揮工藝團隊、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的作用,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從源頭控制污染物的產生為企業綠色發展增添動力。公司先后在綠色電鍍、鑄造工藝技術改進、綠色切削加工等方面,采用新的工藝技術,淘汰了氰化電鍍、發泡、手工噴砂、塑壓、振動落砂等高污染工藝,減少含鉻廢水、重金屬、乳化液等的排放,改善了加工環境,每年實現改善成果20多項,極大減少了污染物對員工的傷害,深受員工的好評。
節能降碳、綠色發展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接下來,公司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構建公司持續綠色發展長效機制,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全力推動綠色制造,在逐綠前行的道路上,跑出綠色發展“加速度”。(文字:王澤芬 肖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