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當前國內蛋雞、肉雞養殖規模從人均飼養量從幾百只到十幾萬只不等,所對應的設施設備條件較差且參差不齊??傮w上可分為以下五種飼養模式:一是“家庭副業”飼養模式、二是小規模(農戶家庭)飼養模式、三是機械化飼養模式、四是自動化設備飼養模式、五是養雞工程5.0 模式
第一種:家庭“副業”飼養模式階段
這種飼養模式一般存在于邊遠農村或城郊。飼養者將家中剩余糧食當作飼料,喂養幾只、十幾只蛋雞來改善日常生質量,粗放散養,自給自足,有多余的才上市出售。尚未考慮怎樣提高養雞的效率;也未考慮自然環境對家禽養殖的影響,自然就沒有相關飼養輔助機械設備的投入。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家庭剩余糧食喂養,自給自足;飼養數量少,無過多人為干預
第二種:小規模飼養模式階段
20 世紀60 年代,養雞業逐步得到了國家的重視。相關部門開始調整畜牧業產業結構,側重發展家禽業,提高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與此同時改進遺傳育種技術,先后培育了眾多的高產優質且適宜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的蛋雞、肉雞等家禽新品種,為世界現代養禽業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隨著養雞業逐步向規?;l展,相關的硬件設施得到了應用,出現了以養雞為主業的小規模飼養模式。飼養員的勞動強度有了降低、飼養效率有了相應的提高。這一階段我國的養雞業發展開始加速。
此飼養模式特點: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品種的改良,經濟利益的推動,小農戶幾千羽的飼養,加工簡單輔助工具純飼養員手工飼養
第三種:機械化飼養模式階段
20 世紀70 年代開始,我國工業生產進一步發展,人們日常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對肉類、蛋類的需求日益增加,到20 世紀70 年代中期,已經有20 個大中型城市興建了一大批機械化養雞場,及與其配套的飼料和屠宰加工廠。隨著人們對規?;O施養雞工程技術的認識,我國先后引進了國外現代化養雞的飼養模式與自動化飼養設備,并進行模仿生產。主要代表性設備和技術有簡易節能開放式雞舍及蛋雞籠具,兩側開窗卷簾等半開放式飼養技術,為規模化雞場建設提供了技術基礎。這一階段出現了簡單多層飼養模式,節省了占地面積,人均飼養數量得到提升,勞動強度也得到降低。
此飼養模式特點:產業結構進一步分化,以開放式或半開放式,簡單籠具,人工飼養為主,電動為輔
第四種:自動化設備飼養模式階段
20 世紀90 年代開始,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控制技術在畜牧業中得到高度應用。從工程學角度可以分為科學計算、生產管理、流程控制;從畜牧養殖角度可以分為遺傳育種計算、飼料配方設計、輔助生產管理、控制生產過程;從網絡角度可以分為局域網和Internet;從畜牧場建設角度可以分為畜牧場、飼料廠的設計。計算機控制技術將養雞設備各相關獨立子系統有效的統一起來,為現代化雞群自動化飼養模式,甚至遠程飼養模式奠定了基礎。這一階段主要體現在引進國外層疊式自動化高密度設備,蛋雞飼養密度可達每平方米150羽以上;飼養員勞動強度大幅度降低,人均飼養雞只數量可達100000 羽/天。
此飼養模式特點:電氣自動化、計算機等新興科學技術興起,機械加工工藝的改善促使工廠化等自動化飼養模式
第五種:養雞工程5.0 飼養模式階段
養雞工程5.0 飼養是指雞場利用信息物理融合原理,采用分布式控制技術,將原有分散在各單元雞舍的獨立控制器整合,通過工業以太網及遠程控制技術,將分布在每棟雞舍中的各傳感器所采集數據直接傳送到農場中央控制器中,實現雞場信息與硬件系統的高度融合,通過對數據的實時儲存、分析和優化,尋找雞群最佳生長小氣候環境模式。同時,預留ERP 管理系統接口,為雞場實現產業鏈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衫靡苿咏K端(如手機APP 等)實時觀察管理系統所屬雞場中某一棟雞舍與雞群生產信息,包括:環境參數、耗料量等等。同時可通過移動終端發布控制指令,修改、調整雞場的各項活動??梢哉f,未來的養雞過程是飼養工程師在云平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處理分析通過物聯網采集的各種飼養相關大數據技術參數,優化所采集到數據并通過邊緣計算后執行相應動作的飼養過程。
此飼養模式的特點: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學技術,雞群飼養過程中各種參數可通過云平臺進行收集并分析處理,給出最優的飼養參數,指導飼養工程師更好的飼養雞群,以求得到更好的飼養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