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現代物流管理科學不斷發展和完善,有以下幾個直接的技術、經濟和政策上的原因:(1)由于產品越來越趨向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產品的多樣性和小批量化決定了配送的復雜化;(2)制造業和營銷業中JIT、快速響應、連續補貨等技術的采用,引進了以時間為基本條件的物流服務,要求人們做到在庫存、運輸和生產、銷售之間進行嚴格控制與協調,以使存貨量能夠降低到最低限度,改變傳統上依賴于安全庫存的物流戰略;(3)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現代物流的發展。物流管理高度依賴對大量的數據、信息的分析、處理。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商業化為物流系統提供了一個分析問題、處理事務、進行評估和決策的支持處理功能。條形碼技術、EDI、衛星通訊技術等信息技術在物流作業中廣泛采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務的水平和物流過程的透明度;(4)發達國家在運輸領域廣泛采取的"放松管制"政策,使運輸市場的競爭空前激烈,以客戶服務為中心的物流創新層出不窮。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的外界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客戶服務激增、時間性成為管理的焦點、以及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迫使企業越來越重視物流管理。由于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發現通過在生產過程中降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了,因此,企業開始把尋求成本優勢和服務差別化優勢的目光轉向向生產前后延伸的物流領域,并開始在這一領域里實行全程質量管理。可以說,從世界范圍看,在當今工商企業面臨的諸多戰略問題中,最具挑戰的領域之一就是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對物流活動諸要素的管理,包括運輸、儲存等環節的管理;對物流系統諸要素的管理,即對其中人、財、物、設備、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對物流活動中具體職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計劃、質量、技術、經濟等職能的管理等。
實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盡可能最低的總成本條件下實現既定的客戶服務水平,即尋求服務優勢和成本優勢的一種動態平衡,并由此創造企業在競爭中的戰略優勢。根據這個目標,物流管理要解決的基本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把合適的產品以合適的數量和合適的價格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提供給客戶。
物流管理強調運用系統方法解決問題。現代物流通常被認為是由運輸、存儲、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諸環節構成。各環節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觀念。系統方法就是利用現代管理方法和現代技術,使各個環節共享總體信息,把所有環節作為一個一體化的系統來進行組織和管理,以使系統能夠在盡可能低的總成本條件下,提供有競爭優勢的客戶服務。系統方法認為,系統的效益并不是它們各個局部環節效益的簡單相加。系統方法意味著,對于出現的某一個方面的問題,要對全部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從這一思想出發,物流系統并不簡單地追求在各個環節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為物流各環節的效益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傾向,存在著交替易損的關系。比如過分強調包裝材料的節約,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損造成運輸和裝卸費用的上升。因此,系統方法強調要進行總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應和成本權衡應用的分析,以達到總成本最低,同時滿足既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