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迎來新一輪黃金發展期
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下發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并將于6月1日開始施行。在指導目錄鼓勵類新增的新能源門類中,太陽能光熱發電被放在了一個非常突出位置上。業界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在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太陽能發電產業將迎來光伏發電與光熱發電“兩足鼎立”的時代。
目前國內的太陽能發電站基本上都采用光伏發電技術,這與光伏發電的技術相對成熟,產業鏈上各板塊發展水平的協調性較好,度電成本和單位裝機容量的投資相對較低有很大關系。近年來,隨著光熱發電技術日益取得進步,特別是光熱發電的光電轉換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以及國內光熱發電的產業鏈日益完善,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相比的性價比劣勢已經不太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光熱發電必然會從幕后走向前臺,邁入一個大規模利用的產業化階段。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指出,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相比主要有兩方面的優勢,這是其必然走向大規模利用階段的直接原因。首先,與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技術特別適合用在大規模商業性發電站上,光熱發電站的裝機容量與其度電成本、單位裝機容量的投資存在反相關關系,規模經濟效益十分明顯。目前裝機容量為1GW的光熱發電站,其度電成本在0.75元左右,每千瓦裝機容量的投資成本在20000元以下,這與同等規模的光伏發電站相比,優勢比較明顯。
產品關鍵詞: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 太陽能工程 太陽能光伏 光伏產業 太陽能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