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同雞肋多尷尬
“這半年,我換了三星的智能機,女兒換了蘋果手機,家里舊手機一下子多了起來。”家住城市印象的夏先生整理抽屜找出了4只舊手機,這其中,只有1只真正壞掉,另外3只照樣能通話、發短信,只是外觀老舊了。
沒有正規的回收渠道是廢舊手機閑置家中的最主要原因。“家里閑置的手機雖然舊了點,但丟了覺得可惜,想賣給商販,但回收價格太低,也容易泄露隱私,干脆先放著?!北еc余小姐相同的想法,舊手機已成為很多市民家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來自市智慧辦的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市移動電話用戶數有1180萬戶。根據迪信通作的一項調查,現在中國的手機平均使用率是15個月。由此可推測寧波廢舊手機數量之龐大。
由于缺乏正規的回收機構,部分廢舊手機流入了二手手機市場。靈橋廣場一位手機配件零售商告訴記者,這些低價回收的手機通過翻新后,大多會充當新機進行二次銷售。“如果不是內行人,完全看不出是翻新機。”
舊手機中有“寶藏”
事實上,那些被隨意丟棄的廢舊手機對環境影響很大。研究顯示,一塊手機電池里含有的鎘就能污染6萬升水,相當于3個標準游泳池的容量。而1000塊廢舊手機電池的污染能力抵得上一個小型造紙廠。
若有正規的回收再利用渠道,廢舊手機就可變廢為寶。除了鎘,手機零部件中還含有金、銀、銅、銥等金屬,7個廢棄手機線路板就能提取出一條金項鏈。諾基亞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4億部廢棄手機,它們所含的黃金量相當于150萬枚金戒指。
“若將廢舊手機的回收、處理產業化,不僅可以使資源得到合理的循環利用,也能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杯h保領域相關人士表示,日本的二手手機回收處置產業相對成熟,僅此一條產業鏈就為國民創造了1.5萬個工作崗位。
物盡其用需政策支撐
廢舊手機缺乏規范的回收政策與渠道已成為我國手機高速發展背后的一大弊端。早在2008年,我市曾推行過關于廢舊手機回收的“綠箱子行動”?!拔覀冊诿總€營業廳放置一個回收箱,初期,公司通過廢舊手機換補貼的方式吸引了不少用戶,但當活動常態化以后,參與的市民就少了很多。”當年負責該項行動的中國移動寧波分公司市場部員工張豐告訴記者,公司將回收的手機返還給廠商,進行二次利用。但沒過多久,因缺乏用戶的支持,這項行動不了了之。
記者了解到,在推行多年的“以舊換新”惠民工程中,手機并不在列。同樣,在去年1月份正式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手機回收也未被提及。廢舊手機回收政策缺位已經成為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的盲區。
“政府部門可以聯合手機廠商、運營商,通過以舊換新、有償回收等方式,在指定的便利店、超市等場所回收廢棄手機。”業內人士表示,若能建立相關的回收提煉機構,形成回收產業鏈,廢舊手機處理則成了一件多贏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