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尼康的APS-C畫幅的相機,如D200或者D300等,其感光器件的尺寸比135膠片或數碼單反的FX畫幅的尺寸小了許多,對角線短了,這時,如果你要把135相機的50mm焦距的標準鏡頭放在上面使用,當然就不算是標準鏡頭了。因為這時候的實際焦距已經為75mm,或者用通用說法,相當于75mm,遠遠大于對角線的尺寸。根據上面所述,這個焦距已經超出了標準鏡頭焦距范圍要在40-60mm內的定義。你用DX畫幅相機+50mm鏡頭取景或拍出片子時,也會發現和你的眼睛看到的視野不太一樣,小了很多。所以不論從定義還是從效果上看,對于DX畫幅相機來說,50mm鏡頭都不能算是標準鏡頭。換一句話說,對于APS-C畫幅相機來說,你的鏡頭的焦距乘上1.5的倍率之后,如果在40-60mm之間,就可在APS-C畫幅相機上作為標準鏡頭使用。
再說說什么是人像鏡頭。
其實對于人像攝影來說,什么鏡頭都可以拍攝人像,廣角可以,標頭也可以,中焦可以,長焦也可以,甚至連魚眼都可以。主要看你要什么樣的效果。
但這里大家通常所說的人像鏡頭的概念,一般是指在1.5—2米的距離對人物進行拍照時所使用的鏡頭,考慮的基本上是人物特寫或半身的拍攝效果。因為按照一般的美學觀點,人在這個距離內,其五官是最漂亮的,因為這個距離的效果使人的鼻子顯得比真實的略小而臉又不至于太平。距離過近就會發生變形,鼻子變得超大,和漫畫一樣,距離太遠立體感就會削弱,并且拍攝時也不好與被照人溝通,不利于調動被拍攝對象。
對于135相機或FX全畫幅數碼相機來說,在這個工作距離能很好發揮效果的鏡頭一般是85-135mm焦距的鏡頭,所以,凡是在這個焦段內的鏡頭一般都稱為人像鏡頭。
85mm焦距的鏡頭用在135膠片機或者FX全畫幅數碼單反上是人像頭,用在APS-C畫幅相機上,乘上了1.5的倍數之后為127.5mm,由于仍然在85-135mm焦距的范圍內,所以還是人像頭。只不過你在取景構圖時,要想讓人物大小在照片一樣,使用全畫幅相機你可能只需要3米的工作距離,而使用APS-C畫幅相機時,你就需要4.5米的距離了。這種變化對于室外有充足的空間的情況下不太明顯,但在室內,比如在家里,你就會覺得將同樣85mm鏡頭用在APS-C畫幅相機上時,可能會感覺“有些耍不開了”(當然,如果你們家的房子很大或者你有很大的攝影棚也行)。
具體到尼康的人像鏡頭來說,有兩個可以號稱人像王的。一個是85mm/f1.4,另外一個就是135mm/f2 DC,而且很多人認為后者更好、更出色,是真正的人像王。但這樣認為的人都是把它用在135相機或者全畫幅單反上為基礎的。如果將其用在APS-C畫幅相機上恐怕就未必了。因為一是工作距離太長,不便操作,在室內更“耍不開”,二是其實際焦距已經變成202.5mm了,遠遠超出了人像鏡頭85-135mm焦距的定義,效果打大折扣,所以無法作為人像頭使用了。
四、我的照片上出現奇怪的光斑是怎么回事?
有的網友的照片經常出現下面的情況,比如畫面中間的兩個圓形光斑和下面的一個橢圓形光斑:
圖4:
這種現象經常在逆光拍攝的情況下出現。但并不是所有人在逆光下拍照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么呢?這個問題我也曾解答過很多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往往你的UV鏡。要么你的UV鏡是低檔劣質的,要么你的UV干脆就是假貨。
解決方案是買你能買得起的最好的UV鏡,或者干脆不用。我采用的是后面一種方法。
五、我的照片上出現黑斑是怎么回事?
有的朋友經常把這樣的照片發上來,并詢問到底是怎么回事。是鏡頭臟了嗎?
注意看下圖中那個騎馬人的左邊有一個不太明顯的圓形黑斑,右邊的那個黑點不是,放大觀看后證明是一只鳥。
圖5:
在同樣的位置,即下面的蒙古包的左邊還是那個圓形黑斑:
圖6:
這就是你的CCD或者CMOS上有灰塵了,和鏡頭上的灰塵無關。你的鏡頭再有灰塵,也不會反映到照片中的。
解決方案:
給相機安裝上一塊剛剛充滿電的電池,升起反光板,鏡頭口朝下,用氣吹多吹幾次。如果灰塵比較頑固,吹不掉那就拿到尼康維修部去清理吧,據說保修期內免費。我的做法是,用鏡頭筆輕輕點一下灰塵,立馬見效,但很多網友認為有危險,所以我不推薦自己的做法。
六、感光器件上進灰的特點
你如何斷定那就是CCD或者CMOS上的灰塵呢?因為它的特點非常顯著,即光圈越小越明顯,而且位置一樣。
這是在光圈f13的情況下,注意右下角:
圖7:
這是在光圈f19的情況下,還是注意右下角:
圖8:
這是在光圈f32的情況下,還是注意右下角:
圖9:
可見,隨著光圈的縮小,灰塵越來越清晰,后來連形狀都看出來了,而且位置固定。
七、更換鏡頭的時注意事項
CCD或者CMOS上進灰十有八九是在你更換鏡頭時進去的,因此正確的鏡頭更換方法就顯得十分必要。
我的做法是,找一個背對風的方向站著(當然最好是在室內),關閉相機電源,鏡頭朝下地取下機身的鏡頭,迅速更換另外一個鏡頭。注意,一定要隨身帶上一個氣吹,打開待更換的鏡頭后蓋后,首先要仔細看看鏡頭后組上有沒有灰塵,如有,一定要吹干凈,然后才能安裝到機身上。另外,平時即使不用鏡頭后蓋也不要隨便一扔,因為后蓋里面如果有灰塵,以后使用時就會帶到鏡頭后組上,最后轉移到相機的感光器件上。
八、我沒有更換過鏡頭,感光器件上怎么也會進灰?
這好像道理上有些說不通,但這種現象是非常可能出現的。以我的親身經驗為例,開始我的D200只買了一個鏡頭,即18-200VR,并且從來沒有將其從機身上取下來,但用著用著就發現CCD上有灰塵了。因為這種灰塵是從相機內部來的。可能是從你鏡頭、鏡頭上的光圈、機身的快門等機械構造上掉下來的一些微型碎屑。
這里說一句題外話,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小DC,盡管不能更換鏡頭,例如佳能的G7,但最后里面的CCD上也會出現灰塵的原因。
九、我在取景時看到里面有一個或幾個黑點怎么辦?
一般來說,那是反光板上沾上灰塵了。如何解決呢?和清理CCD或者CMOS一樣,用氣吹吹一下,如果仍然吹不掉,就那樣好了,反正也不影響成像。千萬不要試圖自己動手擦拭反光板,因為將反光板擦壞或者擦花的案例屢見不鮮。
十、我的鏡頭的鏡片之間居然有一粒灰塵是怎么一回事?
這種情況主要是出現在變焦鏡頭上,尤其是大變焦比式的伸縮的鏡頭,比如18-200VR或者70-300VR(小竹炮一類的一般不會發生,因為變焦時鏡身的長度不變)。因為當你的廣角變成長焦時,將鏡頭拉出來,收起相機或鏡頭時,又要拉回來將其縮短,反復拉動就把灰塵吸進去了。用行話就叫做負壓作用或者風箱效應。
解決方案:不影響成像,不用理會,或者送去維修部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