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鋼結構18213828848、昆明鋼結構、云南鋼結構加工、昆明鋼結構加工、云南鋼結構廠家、昆明鋼結構廠家。
鋼結構發展前景
鋼結構發展:應關注三大領域
根據行業發展狀況,海洋石油工程裝備、鋼結構住宅、鋼結構橋梁等3個領域的發展應當引起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關注,如果受到重視和政策鼓勵,完全可以實現產業倍增的目標。
海洋石油的產量在2015年要達到1億噸,海洋工程裝備企業的目標是要為深海1500米~3000米的開采提供大量裝備,產業水平及規模必須提高;鋼結構住宅符合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政策,其工業化、標準化的鋼結構住宅產品具有廣闊和無限的市場空間;全國59萬座公路橋梁中鋼結構橋梁不足1%,鐵路系統高速發展,新建線路以橋代路,80%均是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橋梁。而鋼結構橋梁在日本占到41%,美國占到33%,由此可見我國鋼結構橋梁的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中國鋼結構產業在近10余年期間發展迅速,已成為全球鋼結構用量最大、制造施工能力最強、產業規模第一、企業規模第一的鋼結構大國。
鋼結構企業:須重視“十二五”發展
各地重大鋼結構工程的成功建設,說明我國的鋼結構綜合技術水平已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但我國的鋼結構產業在信息化、自動化、標準化、科研創新方面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起始之年,國家有關部委、行業協會及企業集團、鋼結構企業都在進行調研、分析市場及未來發展趨勢。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也正在研究有關戰略性新型產業確定和規劃目標,對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強、國際競爭實力強大并可以占領更多市場的產業,將列入規劃并給予支持、扶持政策。機遇也是挑戰,我國鋼結構產業能否上臺階、上規模,“十二五”期間的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鋼結構協會經過調查研究,在聽取有關專家意見和建議后,草擬了《關于鋼結構產業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戰略思考及建議草案》,在征求有關人員的意見后,協會將組織有關專家具體落實、完善,以促進“十二五”期間鋼結構行業取得更大發展。
鋼結構行業由于其經濟和技術的優越性、低碳減排、循環經濟以及可工業化、產業化發展,能更好的適應并滿足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需要,也將成為具有市場廣闊、企業眾多、創新不斷、充滿蓬勃生機的新興產業之一。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中國鋼結構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分析認為,“十二五”期間,獲得政策扶持的鋼結構行業有望在海洋工程、住宅和橋梁領域大展拳腳,實現產量的倍增。
抗震性
低層別墅的屋面大都為坡屋面,因此屋面結構基本上采用的是由冷彎型鋼構件做成的三角型屋架體系,輕鋼構件在封完結構性板材及石膏板之后,形成了非常堅固的"板肋結構體系",這種結構體系有著更強的抗震及抵抗水平荷載的能力,適用于抗震烈度為8度以上的地區。
抗風性
型
鋼結構建筑重量輕、強度高、整體剛性好、變形能力強。建筑物自重僅是磚混結構的五分之一,可抵抗每秒70米的颶風,使生命財產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耐久性
輕鋼結構住宅結構全部采用冷彎薄壁鋼構件體系組成,鋼骨采用超級防腐高強冷軋鍍鋅板制造,有效避免鋼板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銹蝕的影響,增加了輕鋼構件的使用壽命。結構壽命可達100年。
保溫性
采用的保溫隔熱材料以玻纖棉為主,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效果。用以外墻的保溫板,有效的避免墻體的“冷橋”現象,達到了更好的保溫效果。100mm左右厚的R15保溫棉熱阻值可相當于1m厚的磚墻。
隔音性
隔音效果是評估住宅的一個重要指標,輕鋼體系安裝的窗均采用中空玻璃,隔音效果好,隔音達40分貝以上;由輕鋼龍骨、保溫材料石膏板組成的墻體,其隔音效果可高達60分貝。
健康性:干作業施工,減少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房屋鋼結構材料可100%回收,其他配套材料也可大部分回收,符合當前環保意識;所有材料為綠色建材,滿足生態環境要求,有利于健康。
舒適性
輕鋼墻體采用高效節能體系,具有呼吸功能,可調節室內空氣干濕度;屋頂具有通風功能,可以使屋內部上空形成流動的空氣間,保證屋頂內部的通風及散熱需求。
快捷
全部干作業施工,不受環境季節影響。一棟300平方米左右的建筑,只需5個工人30個工作日可以完成從地基到裝修的全過程。
環保
材料可100%回收,真正做到綠色無污染。
節能
全部采用高效節能墻體,保溫、隔熱、隔音效果好,可達到50%的節能標準。
這次國家采取的是讓市場倒逼起作用,因此鋼鐵破產企業也不可避免地會增加,一些資金鏈斷裂的僵尸企業會退出市場。高盛在12月6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從2016年起將出現更多鋼鐵產能關閉的情況。
繼日照鋼鐵、包鋼近兩個月相繼傳出裁員傳聞之后,本周媒體又報道了武鋼可能裁員超萬人的消息。前天晚間武鋼對此作出澄清,稱目前并沒有“裁員”,媒體所報道的“內退”、“臨時歇工”等措施并沒有改變職工的勞動關系和薪資關系。但武鋼承認目前行業的嚴峻形勢影響了企業效益,職工收入也隨企業效益變化出現浮動,“沒有完成工作目標的將被最高扣除20%的績效”。
武鋼:“減員”與“裁員”有本質區別
武鋼前天夜間在公司官網和微信公眾號“幸福武鋼”上發布聲明,其中稱目前并沒有“裁員”,媒體所報道的“內退”、“臨時歇工”等措施并沒有改變職工的勞動關系和薪資關系。據悉,武鋼股份的薪酬采用“基薪(崗薪)+績效”模式,其中,績效部分隨企業效益波動而作相應浮動。由于國家對中央企業有“工效聯動”的要求,因此職工收入隨企業效益變化同步浮動也在情理之中。
對于所謂的“全員減薪20%”,則是因為武鋼集團近兩年一直對全體員工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沒有完成工作目標的將被最高扣除20%的績效。同時,武鋼集團外宣辦也表示,本次媒體報道的是武鋼集團下屬直管控股子公司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這份《武鋼股份各單位減員優化目標》并沒有報道中的“裁員”二字,文中所提到的“減員”與“裁員”有本質區別,目前“內退”、“臨時歇工”的員工勞動關系還在武鋼,并且武鋼仍繼續支付部分薪資和五險一金。
鋼鐵工業進入“寒冬”已是不爭事實
其實,類似武鋼這樣的傳言加澄清的模式并非首次,11月28日,一篇名為《日照鋼鐵董事長杜雙華發公開信宣布減產減員》的文章開始在網上傳播,信中涉及日照鋼鐵計劃裁員。不過日照鋼鐵隨后就在官網緊急辟謠澄清,稱公司完全不存在減產減員問題。本月初,一則“包鋼集團董事長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在網上流傳,稱“包鋼集團將減產減員”。隨后,包鋼集團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所謂公開信是假的,“減產減員”純屬網絡謠傳。盡管如此,但中國鋼鐵行業“黃金10年”已經結束,當前中國鋼鐵工業進入“寒冬”已是不爭的事實。“鋼鐵消費下降導致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從而引發惡性競爭、價格下跌,最終導致行業虧損嚴重。”來自中鋼協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粗鋼產量為6.75億噸,同比僅下降了2.2%,目前有效產能約10億噸。同期,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386.38億元,主營業務虧損720億元。在國內101家大中型鋼鐵企業中48家虧損,虧損面擴大至47.5%,平均銷售利潤率-1.5%。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計,2015年全年中國粗鋼產量約為8.06億噸,同比下降2%,這將是1981年以來我國粗鋼產量的首次負增長。
鋼鐵產量飽和后減產時代已來臨
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此前表示,今年中國鋼材需求量為6.68億噸,同比下降4.8%,粗鋼產量8.06億噸,同比下降2.1%。未來無論鋼材需求量還是粗鋼產量都將持續下降,中國鋼鐵業將進入“減量發展”階段。
原鞍鋼經濟研究所專職研究員馬忠普認為,今年全國粗鋼產量多年來首次減產將是一個重要的信號,表明目前鋼鐵產量飽和后減產的時代已經來臨。這次國家采取的是讓市場倒逼起作用,因此鋼鐵破產企業也不可避免地會增加,一些資金鏈斷裂的僵尸企業會退出市場。高盛在12月6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從2016年起將出現更多鋼鐵產能關閉的情況。而這場鋼鐵業寒冬可能不會短期度過,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2016年中國鋼材需求量為6.48億噸,同比再降3%;粗鋼產量將為7.81億噸,同比降3.1%。而未來15年內,這一狀況會持續,預計2030年中國鋼材需求下滑至不超過5億噸。“顯然,鋼鐵行業已經到了該考慮如何準備長期過冬的時候!”一位鋼鐵企業人士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