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WMAX蓄電池PNB12380 12V38AH參數及規格
NEWMAX蓄電池PNB12380 12V38AH參數及規格
NEWMAX蓄電池結構特點
狹長形結構設計:單體排列為2×3結構,利于散熱;
正極板:涂膏式正極板,高溫高濕4BS固化工藝,電池具有良好的循環壽命;
接線端子置于前部:安裝、連接、維護方便;
前部集中排氣系統:將電池內部產生的氣體排出電池室外;
平插式端子保護罩:防止產生短路,保護罩設檢測孔方便電壓測量;
隔板:特制粗細纖維配比的AGM隔板,提高了吸液高度;
電池殼體:抗沖擊、耐震動的高強度ABS(可選用阻燃級)加厚設計;
端子密封:采用多層極柱密封專有技術
當前,UPS已經不單單是為了改善IT負載供電的可靠性而產生的供電設備,還為了持續不斷地追求可靠性,已經完成了從產品到系統備份的演變,在目前的架構下,進一步追求可靠性顯得步履艱難。
NEWMAX蓄電池PNB12550 12V55AH數據
此外,從產品到系統的演變在某種程度上是以高昂的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為代價的,對于數據中心使用者來講,很難接受越來越高昂的成本。從建設的角度說,系統的冗余就被認為是投資的倍增;從運營商的角度來講,數據中心近年來為火熱的話題就是“綠色和節能”,歸根到底就是數據中心使用者希望通過合理的方案降低數據中心的運行成本,主要指的是電費開支。
由于業務發展的階段性必然導致分階段的建設,而當前的UPS分期建設遠不如IT設備的投資靈活,并且UPS供電系統建設遠大于IT設備建設。這樣就必然會導致資源浪費或者利用不充分的情況。如何能夠使UPS的建設和IT設備的擴容更加匹配和適應,在當前的UPS產品和方案的條件下是一個巨大的瓶頸。
“功能驅動”,從UPS本身來講,就是確保負載供電的連續性、對市電電網的凈化及設備本身的易管理。
由于需求驅動和功能驅動,各種技術風起云涌。
高壓直流UPS面臨的問題
鉛酸蓄電池是目前大功率電源中應用的最廣泛的一種高效能蓄電池,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因為不同的原因造成短路,從而影響了整個蓄電池的使用。
鉛酸蓄電池短路的主要原因:充電電流過大,單只電池充電電壓超過了2.4V,內部有短路或局部放電、溫升超標、閥控失靈。
鉛酸蓄電池短路的處理方法:減小充電電流,降低充電電壓,檢查安全閥體是否堵死。定期充電放電。UPS電源系統中的鉛酸蓄電池浮充電壓和放電電壓,很多在出廠時均已調試到額定值,而放電電流的大小是隨著負載的增大而增加的,使用中應合理調節負載,比如控制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的使用臺數。一般情況下,負載不宜超過UPS額定負載的60%。在這個范圍內,蓄電池就不會出現過度放電。鉛酸蓄電池存放會因自放電而失去部分容量,因此,鉛酸蓄電池在安裝后投入使用前,應根據電池的開路電壓判斷電池的剩余容量,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對蓄電池進行補充充電。對備用擱置的蓄電池,每3個月應進行一次補充充電。可以通過測量松下蓄電池開路電壓來判斷電池的好壞
某廠供電采用兩套UPS設備并聯共用一套蓄電池的結構。正常情況下,兩套UPS互為備用,其中一套正常工作即可滿足使用工況。UPS供電模式分為以下3種。
(1)主電源供電模式。主電源供電模式為UPS正常工作模式,在此模式下,負載由電源l經整流充電器和逆變器供電,整流充電器同時給蓄電池組浮充充電。
(2)靜態旁路供電模式。電源2回路稱為靜態旁路,作為電源1的后備。在UPS1和UPS2的逆變器電壓輸出故障時,靜態開關自動導通,負載不間斷切換為電源2回路供電模式。
(3)蓄電池供電模式。此種模式為應急工作模式,當電源1和電源2供電中斷時,供電流程轉換為蓄電池組經逆變器給負載輸出電力;當兩套UPS同時為蓄電池組供電模式時,將觸發安裝在負載開關1上的時間繼電器,蓄電池組持續向外供電半小時后,時間繼電器發出信號斷開負載開關1,以保證負載開關2下的通信系統等設備的電力供應,以此實現負載優先級的設置。
NEWMAX蓄電池產品特點:
(1)安全性能好:正常使用下無電解液漏出,無電池膨脹及破裂。
(2)放電性能好:放電電壓平穩,放電平臺平緩。
(3)耐震動性好:完全充電狀態的電池完全固定,以4mm的振幅,16.7HZ的 頻率震動1小時,無漏液,無電池膨脹及破裂,開路電壓 正常。
NEWMAX蓄電池結構特點:
電解質:呈凝膠狀態,電解液無分層、電池循環性能好;電解液密度低、減緩對板柵腐蝕,電池浮充壽命長;氣相二氧化硅:采用德國進口,分散性能好,性能穩定;極板:放射狀筋條設計、涂膏式活物質,大電流放電性能好;隔板:歐洲Amersil生產PVC-SiO2膠體電池專用隔板,內阻小,孔率高,使用壽命長;美國職業安全與 供電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有效地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可靠性不高是AG-UPS設計理念造成的,而AG-UPS設計理念的結癥又可歸結為備職能源配置方法問題,備用能源(蓄電池)要經過UPS設備中薄弱環節——逆變器才能向負載供電,這是造成UPS系統必須經過兩次變換能源、系統中存在著負載和UPS本身兩個諧波源、系統過于復雜、結構臃腫、成本不斷攀升、效率較低、可靠性難以有效提高的根本原因,文中從UPS技術發展過程講述為什么早期的IT設備要交流電壓供電:AC—UPS系統結構存在的問題;UPS直流輸出的可行性和性能優勢以及直流電壓輸出的UPS(簡稱DC—UPS)設計和應用中面臨的技本難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