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剛砂地面硬化劑 (金剛砂) 由一定顆粒級配的礦物合金骨料、特種水泥、其它摻合料和外加劑組成。金剛砂地面具有高耐磨性、高抗沖擊性、高抗油、油脂性能,易于清洗、便于施工、減少灰塵等優點。在各個行業的建筑地面面層上得到廣泛使用。工業廠房的金剛砂耐磨地坪具有表面硬度高、密度大、耐磨、不產生灰塵、不容易剝離、施工經濟、適用范圍廣等優點。整體性金剛砂耐磨地坪摒棄了傳統的混凝土基層和面層分開施工的操作方法,從而消除了由于地面基層與面層結合不良而導致裂縫和空鼓等地面質量通病,簡化了地面的施工工序,縮短了地面施工周期,節約了人力和材料費用。因此,在工業工廠、倉庫、跑道、碼頭等工程施工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金剛砂為金屬氧化物骨料或金屬骨料硬化劑。骨料物相組成主要為 Al2O3、Fe2O3、Ti O2等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材料骨料。金屬氧化物骨料可以是天然或人工燒結的產品。金剛砂采用干撒式方法直接施工于初凝階段的混凝土表面,用以獲得比非金屬骨料更優越的耐磨性和抗沖擊性能。金剛砂與混凝土基面整體結合,不易脫落。
新密灰色金剛砂——碩源達環保
碩源達金剛砂地面概況:目前國內對金剛砂地面 (Categorn floor) 和 VNA 區 (高架區)金剛砂超平地面 (Superflatfloor) 還沒有相關的規范和相應的施工范例可以借鑒,而國外對金剛砂地面施工的相關文獻也很少。所以,
在上得到認可的地面平整度及水平度標準主要有英國British Con-cre te Socie ty 的 BS Table 7.1 標準和美國混凝土協會 (Am e ricanConcre te Socie g) ACI117 標準。工業廠房金剛砂地面質量設計和控制一般參照美國的 ACI117 標準,而美國 ACI117 標準推薦使用F- num be r 系統 (FACE Floor Profile Num be r) 用來描述描述地面平整度和水平度。該系統方法闡述金剛砂地面平整度與水平度必須擁有兩個相互獨立的 F- number。即平整度 F- number (FF) 和水平度F- num be r (FL),二者相互依托和印證。
碩源達廠家石英砂應用石英砂所具有的獨特的物理、化學特性,使得其在、電子、機械以及當今飛速發展的IT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其內在分子鏈結構、晶體形狀和晶格變化規律,使其具有的耐高溫、熱膨脹系數小、高度絕緣、耐腐蝕、壓電效應、諧振效應以及其獨特的光學特性,在許多高科技產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新密灰色金剛砂——碩源達環保
一般混凝土的內部濕度變化很小且較慢,而表面濕度可能變化較大甚至劇烈變化,如干濕變化、養護不周,表面干縮變形由于受到地面內部混凝土的約束,也往往導致裂縫。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抗拉強度約為抗壓強度的 1/10 左右,由于原材料不均勻,水灰比不穩定和材料運輸和地面澆筑過程中的離析現象,而在同一塊混凝土中其抗拉強度又是不均勻的,存在著許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現裂縫的薄弱部位。在鋼筋混凝土中,拉應力主要是由鋼筋承擔,混凝土只是承受壓應力。而在素混凝土內部或鋼筋混凝土的邊緣部位出現了拉應力,則須依靠混凝土自身來承擔。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溫度冷卻到正常使用時的穩定溫度,往往在混凝土內部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有時溫度應力可超過其它外部荷載所引起的應力,因此掌握溫度應力的變化規律在進行地面施工中顯得尤為重要。
新密灰色金剛砂——碩源達環保
工業廠房金剛砂地面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兩種
1) 地面一次成型法,即在澆筑混凝土后,在混凝土初凝時撒金剛砂,提漿、抹平、壓光。該地面施工方法優點是施工直接、簡單,同時可避免起層、空鼓,但在施工地面對高平整度要求較高的情況下很難滿足要求
2) 地面二次成型法,即先澆混凝土地面基層,待地面基層強度達到要求時再施工細石混凝土找平層,在找平層上撒金剛砂,提漿、抹平、壓光。該方法的優點是能保證很高的平整度,缺點是結合面處理不好容易空鼓、開裂。金剛砂超平地面的施工工藝涉及很多專用的施工設備,如專業氣動振橋、超長地面整平抹刀、雙盤駕駛型抹光機、Dipstick測量儀等。
新密灰色金剛砂——碩源達環保對于高氨氮、低碳源廢水,由于廢水中C與N質量比偏低,廢水本身所能提供的碳源不能滿足反硝化的要求,因此總氮去除率不高。這就是采用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處理高氨氮、低碳源廢水時遇到的的困難。氮低碳廢水生物脫氮技術的研究進展近些年來,生物脫氮理論有了許多進展,人們試圖從各個方面突破生物脫氮的困境,如開發短程硝化一反硝化脫氮工藝;發現了氨與亞硝酸鹽/硝酸鹽在缺氧條件下被同時轉化為氮氣的生物化學過程,這一過程被稱為厭氧氨氧化(:N:MMOX);將兩種工藝組合產生了一種全新的生物脫氮工藝,即半硝化一厭氧氨氧化工藝,其在需氧量和外加碳源上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1短程硝化一反硝化短程硝化一反硝化就是將硝化過程控制在亞硝酸鹽階段而終止,然后直接進行反硝化。早在1975年,Votes[12〕等就發現在硝化過程中NOZ積累的現象,并提出了短程硝化一反硝化生物脫氮的概念,又稱為亞硝化型生物脫氮。年,Suntherson[13等經小試研究證實了經NOZ途徑進行生物脫氮的可行性,同時,Turk和Mavinic對推流式前置反硝化活性污泥脫氮系統也進行了經N2途徑生物脫氮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1.1短程硝化一反硝化的優點與全程硝化一反硝化反應途徑[IS](見)相比,短程硝化一反硝化(見)途徑具有如下優點[16一8]:硝化階段可以節約25%的需氧量,降低了能耗。反硝化階段可減少4%的有機碳源。按理論計算,硝化型反硝化C與N質量比為2.861,亞硝化型反硝化C與N質量比為1.711,即在C與N質量比較低的情況下提高TN的去除率。反應時間縮短,反應器容積可減小。具有較高的反硝化速率(N2的反硝化速率通常比N3-高6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