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330系列手提式熔煉測溫儀是專業為冶煉、鑄造等行業熔煉過程快速測量熔融金屬溫度而研制的高精度專用儀表。
該系列儀表以高性能單片微機為核心、采用高精度測量傳感器件、并采取多種智能化處理技術,以確保儀表長期穩定工作。提高了儀表的抗干擾能力。
該系列儀表與相適應的熱電偶配套可在多種熔煉場合進行精密快速測溫。
熱電偶 |
型 號 |
測量范圍(℃) |
適用場合 |
單鉑銠 |
KS-602/T 4 |
0~1750 |
鋼、鐵、銅液 |
單鉑銠 |
KR-602/T 4 |
0~1750 |
鋼、鐵、銅液 |
雙鉑銠 |
KB-602/T 4 |
500~1800 |
高溫鋼液 |
鎢錸 |
KW-602 |
0~2000 |
鋼、鐵液 |
鎳鉻-鎳硅 |
K |
0~1000 |
鋁、鋅液 |
新聞:浙江玻璃溶液測溫儀KZ-300BG
使用外力使含有樣品的流動相(氣體、液體)通過一固定于柱中或平板上、與流動相互不相溶的固定相表面。當流動相中攜帶的混合物流經固定相時,混合物中的各組分與固定相發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組分在性質和結構上的差異,與固定相之間產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強弱不同,隨著流動相的移動,混合物在兩相間經過反復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時間不同,從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與適當的柱后檢測方法結合,實現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分離與檢測。2色譜分類方法色譜分析法有很多種類,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從兩相的狀態分類:色譜法中,流動相可以是氣體,也可以是液體,由此可分為氣相色譜法(GC)和液相色譜法(LC)。固定相既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涂在固體上的液體,由此又可將氣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法分為氣-液色譜、氣-固色譜、液-固色譜、液-液色譜。液相色譜法是繼氣相色譜之后,7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一種以液體做流動相的新色譜技術。
二、特點
W330手提式熔煉測溫儀采用測溫儀與測溫槍一體化設計,根據熔煉測溫現場工作環境惡劣、溫度高等特點,采用耐震且高亮度的LED數碼管顯示、全金屬外殼設計,故更為耐用。
本儀表具有:
1、溫度測成時溫度值自動保持功能。
2、燈光、蜂鳴聲同步提示測溫結束(提起測試槍)功能。
3、斷偶、超量程、電源欠壓等報警功能。
4、電源采用鎳氫可充電電池(一次充電后一般可測溫上千次)。
5、打開電源,當無信號輸入2分鐘后,自動斷開電源功能。
本儀器同機可配用5種熱電偶。
本儀表由于采用了的抗干擾措施,故具有極好的抗干擾能力。中頻爐通電熔煉時無須斷電,便可在爐內進行測溫。
新聞:浙江玻璃溶液測溫儀KZ-300BG
當今的制冷設備使用可轉化成氣體的冷卻劑。盡管這種類型的冷卻劑是有效制冷過程的基礎,但可能會對環境造成危害。那么,如果我們可以使用固體材料而不是液體材料作為經濟、環保的方式來對食品、飲料、甚至電子設備進行制冷呢?這正是盧森堡科學技術研究所(LIST)正在研究的課題。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FLIR紅外熱像儀深入研究這一課題。LIST的研究人員測量電熱效應,并希望更好地了解其制冷應用的可用性。盧森堡科學技術研究所(LIST)是一家研究和技術機構,位于Esch-Belval鎮的盧森堡新研究與創新園區的中心位置。
三、技術性能指標
1、 測量范圍和測量精度:
熱電偶分度號 |
測量范圍(℃) |
精度等級 |
S |
0~1750 |
≤±0.2%±1℃ |
R |
0~1750 |
|
WRe3/25 |
0~2000 |
|
B |
500~1800 |
|
K |
0~1000 |
2、分辨率(℃):1
3、響應時間(S):1
4、電源:充電電池DC6V±10%
新聞:浙江玻璃溶液測溫儀KZ-300BG
此時可再將IT6412電源的顯示模式由電表模式切換至波形顯示模式,此時更可清楚看出電流實際的變化曲線,會是在1mA至15mA做變動,周期約是3ms。在波形模式下尚可借由時間長度的調整,更可看出電流波形的細部或是整體的曲線變化。時間軸為5ms/dvi可看出整體波形的變化時間軸為1ms/dvi可看出細部波形的變化IT64系列電池模擬器不管是在電表顯示模式或是波形顯示模式下,皆可使用IT6412的一鍵快速圖形截取功能,只要插上USB,即可快速的將前面板的顯示畫面以圖標的方式截取下來,以利后續文檔報告的整理。
四、安裝、操作
1、測試槍的安裝:
打開包裝箱,取出測試槍三節,用手握定銅頭段,依次逐段旋接而成,避免扭動補償導線而斷焊,旋緊后應無晃動感。
將槍管內的二芯插頭小心與手提式熔煉測溫儀上的連接套內的同型號二芯插頭正確相連(信號插頭插入插座時務必插到底),后將測試槍插入連接套并用止頭螺桿擰緊。
新聞:浙江玻璃溶液測溫儀KZ-300BGPID(PotentianInducedDegradation)是一種電勢誘導衰減現象,是指組件長期在高電壓下使得玻璃,封裝材料之間存在漏電流,大量電荷聚集在電池表面。使得電池表面的鈍化效果惡化,導致填充因子(FF),短路電流(Isc),開路電壓(Voc)降低,使得組件的性能低于設計標準,發電能力也隨之下降。2010年,NREL和Solon證實了無論組件采取何種技術的P型晶硅電池,組件在負偏壓下都有PID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