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徽省綠色社區創建行動申請工作已經開展!申請標準要求根據《安徽省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實施方案》內容,其中需要企業注意的是安徽省綠色社區創建行動申請標準11項要求!(下面附備注)2020年底前,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各市、縣結合實際,制定并印發本地區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實施方案,建立創建標準,確定試點社區并啟動實施。2022年底前,力爭實現全省60%以上的社區參與創建行動并達到創建要求,人居環境更加整潔、舒適、安全、美麗。
安徽省綠色社區創建行動申請重點任務標準要求:
一、推動社區創建機制多元化。
綠色社區創建要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居民自治機制建設、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有機結合。堅持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作用和社區居民委員會主體作用,統籌協調業主委員會、社區內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等,共同參與綠色社區創建。搭建溝通議事平臺,發揮社區主體作用,利用“互聯網+共建共治共享”等線上線下手段,主動了解居民訴求,動員居民參與方案制定、項目實施、后期維護管理等全過程,促進居民形成共識,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推動城市管理進社區。推動設計師、工程師進社區,輔導居民謀劃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方案,有效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生活垃圾分類、節能節水、環境綠化等工作。
二、推動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
結合城市更新和住房改造,統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維護等工作抓手,堅持“先地下、后地上”,優先改造供水、雨水、污水、燃氣、電力、通信等地下管線,改造提升道路、消防、充電、照明、生活垃圾分類等公共基礎設施。綜合治理社區道路,消除路面坑洼破損等安全隱患,暢通消防、救護等生命通道。結合建筑圍護結構改造和用能系統更新,因地制宜、推廣應用建筑外遮陽、節能門窗、節能照明、節水器具等綠色技術和綠色產品。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完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設施。實施社區海綿化建設改造,充分發揮社區內水體、綠地、道路、廣場、小區等對雨水的滲透、吸納和凈化作用,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措施,提升社區排水防澇能力,削減徑流污染,促進雨水資源利用。
三、推動社區生活環境宜居化。
因地制宜開展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推進社區無障礙、“適老化”改造,支持符合條件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按照“新建配建停車泊位為主體、盤活存量停車泊位為輔助、路內停車泊位為補充”的原則,新增社區公共停車泊位,并按照標準配建充電樁。合理布局和建設社區綠地,通過拆違還綠、見縫插綠、破硬增綠、項目配套等多種方式,持續增加社區綠量,提升社區綠化品質,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積極打造街頭綠地游園,增加蔭下公共活動場所、小型運動場地和健身設施。進一步規范管線設置,實施架空線規整(入地)。社區內各小區無固定超標噪聲源,嚴格執行環境噪聲功能區劃分標準,建筑施工及室內外裝修施工時間的相關規定,實施機動車禁鳴。加快補齊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推動社區養老服務站、家政、衛生服務中心、健身等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打造“15分鐘生活圈”。結合綠色社區創建,探索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
四、推動社區管理服務智慧化。
推進社區道路橋梁、污水垃圾、水氣熱等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推進安防系統智能化建設。搭建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集成不同部門各類業務信息系統。整合社區安保、車輛、公共設施管理、生活垃圾排放登記等數據信息。推動門禁管理、停車管理、公共活動區域監測、公共服務設施監管等領域智能化升級。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大力發展線上線下社區服務。
五、推動社區綠色文化多樣化。
建立健全社區宣傳教育制度,成立環保志愿者隊伍并進行培訓,設置環保宣傳窗、宣傳欄,及時發布并定期更新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等宣傳知識。結合社區實際,以環保課堂、環保講座等形式對居民進行環境教育。運用社區論壇和“兩微一端”等信息化媒介,定期發布綠色社區創建活動信息,開展綠色生活主題宣傳教育,持續宣傳《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發布社區居民綠色生活行為公約。依托社區內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開展“小手拉大手”等生態環保知識普及和社會實踐活動,帶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倡導居民選擇綠色生活方式,節約資源、開展綠色消費和綠色出行,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區綠色文化。加強社區相關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古樹名木等歷史文化保護,展現社區特色,延續歷史文脈。
安徽省綠色社區創建行動申請要求內容多項,其中含有措施好處更多內容,不清楚可以免費咨詢1875515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