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性能與極限突破
42°坡道與復雜地形通行能力
該機器人可穩(wěn)定攀爬42°斜坡(相當于100%坡度)及同坡度樓梯,越障高度達300mm,越溝寬度420mm,能跨越建筑殘骸、斷裂路面等典型地震障礙。其履帶+雙擺臂+四驅輪一體化驅動系統(tǒng)支持原地360°回轉,實現(xiàn)廢墟中的靈活轉向。
全地形適應與高速響應
采用高分子橡膠+抗拉纖維復合履帶,在草地、沙地、碎石堆等非結構化路面仍保持2.5m/s最大速度。底盤離地高度75mm,擺臂支撐時可提升至260mm,大幅增強溝壑、瓦礫地形的通過性。
二、技術創(chuàng)新與工程突破
輕量化高強度結構
底盤采用航空級鋁合金材質,整機重量僅85kg(含電池),兼具輕量化與高負載特性(≥100kg),滿足狹小空間作業(yè)需求。收縮后尺寸為840mm×690mm×500mm,適合地下空間救yuan。
智能協(xié)同驅動系統(tǒng)
四驅輪與擺臂的主動調節(jié)功能協(xié)同運作,結合IP65防護等級,可在暴雨、粉塵等惡劣環(huán)境下穩(wěn)定運行。其模塊化設計支持快速部署,已應用于河南洪災、西藏地震等救yuan現(xiàn)場。
三、實戰(zhàn)應用與救yuan價值
城市地下空間救yuan
案例顯示,該機器人在7層坍塌酒店救yuan中穿越傾斜廢墟,通過精準破拆開辟生命通道,成功營救被困125小時的幸存者。
多災種復合場景適配
除地震外,還可用于山體滑坡、洪澇災害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