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來,“0.5元/克起”等低價宣傳充斥3D打印市場,但消費者實際結算時費用往往翻倍。究其原因,隱藏著五大常見*阱:
1. 虛增厚度:為享受“低價”,服務商刻意加厚壁厚甚至打印實心結構,導致重量飆升。例如宣稱1元/克的服務,實付單價可能達2-4元/克;
2. 粗層厚降質:以高于標準的層厚(如0.1mm以上)打印,縮短工時但犧牲表面精度,用戶難察覺差異;
3. 支撐損耗重復計價:本應包含在體積系數(通常×1.3)中的支撐材料,被額外收費;
4. 后處理加價:清洗、打磨等基礎工序被拆分為“增值服務”;
5. 特殊結構隱性收費:鏤空件、小體積件(<4g)、透明件等被收取高額人工附加費。
這些套路不僅推高成本,更損害用戶體驗與行業信任。
杰呈實踐:透明計價如何落地?
面對亂象,杰呈3D打印以“全流程透明化”重構服務標準,直擊行業痛點,價格公開透明,3D打印的本質是助力創新,而非設下計價迷宮。
參數標準化
· 層厚嚴格匹配設備精度(工業級0.05mm),杜絕偷工減料;
· 智能優化模型擺放方向,減少層紋且降低時間成本。
損耗明示:支撐材料統一納入體積系數計算,不再額外收費;透明件打磨等后處理按復雜度分級報價等,無隱藏加項。
技術賦能成本優化:依托數百臺工業級設備(SLS/SLA/MJF等)和智能拼版系統,提升打印效率。
規范之外:全周期服務創造長期價值
透明計價僅是起點,杰呈通過技術深耕與服務閉環進一步保障用戶權益:
· 精度保障:微晶板托盤、無縫焊接機身等工藝確保0.05mm高精度,影視道具、醫療模型等場景細節高度還原;
· 材料嚴選:提供環保樹脂、柔性TPU等10+種認證材料,適配汽車、醫療等嚴苛需求;
· 售后響應:24小時團隊支持模型修復、故障排查(如翹邊、拉絲問題),降低用戶試錯成本。
行業啟示:從價格戰到價值戰
據用戶反饋,某電子企業通過杰呈的輕量化方案,將原型件重量降低30%,總成本減少25%。這印證了規范服務的核心——讓價格匹配真實價值。
杰呈三維以技術透明、價格透明、價值透明,推動行業告別“套路時代”,讓每一克材料、每一分成本都服務于用戶的真實需求。未來,只有堅守規范者方能贏得市場——而這正是杰呈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