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安全問題始終是重中之重。而隧道逃生管,作為保障施工人員生命安全的關鍵設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就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隧道逃生管的相關知識。
一、工作原理
隧道逃生管主要基于物理結構和力學原理發揮作用。當隧道內發生坍塌等緊急情況時,逃生管能夠憑借自身的結構強度,抵御坍塌體的壓力,在其內部形成一個相對安全的空間,為被困人員提供生命通道。它就如同一個堅固的堡壘,在危險來臨時,為施工人員撐起一片安全的 “天空”。

二、材質優勢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逃生管材質有多種,其中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脫穎而出,被廣泛應用。這種材料具有諸多令人矚目的優勢:
超強抗沖擊性:它的抗沖擊強度極高,是普通鋼管的數倍。在面對隧道坍塌時掉落的巨石等沖擊力時,能夠有效吸收和分散能量,極大程度降低管道被破壞的風險,確保通道的完整性。例如,在一些模擬坍塌實驗中,高分子量聚乙烯逃生管在承受巨大沖擊力后,依然能夠保持結構穩定,為被困人員的逃生創造條件。
良好的耐磨損性:隧道施工環境復雜,逃生管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與巖石等摩擦。而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質的逃生管,憑借其出色的耐磨損性能,能夠在長期的摩擦環境下保持良好的性能,延長使用壽命,降低維護成本。
重量輕,便于安裝與搬運:相比傳統的金屬管道,高分子量聚乙烯逃生管重量明顯更輕。這一特點使得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安裝和搬運更加便捷高效。施工人員可以更輕松地將其運輸到指定位置進行安裝,而且在需要臨時拆移時,也能迅速完成操作,不會因為管道過重而耽誤時間或影響施工進度。

三、安裝要點
管道規格選擇:一般來說,常用的逃生管道管材采用 φ800mm 的管徑,管節長度為 3m,壁厚 30mm。這樣的規格既能滿足人體工程學原理,確保被困人員能夠順利通過,又能保證管道有足夠的強度承受坍塌壓力。但具體的規格選擇,還需要根據隧道的實際施工情況,如隧道的大小、地質條件等進行綜合考慮。
連接方式:管節間通常采用鏈條等方式連接。這種連接方式簡單可靠,能夠保證管道連接的牢固性,使整個逃生通道形成一個穩定的整體。同時,連接部位的設計也要考慮到在緊急情況下,便于被困人員快速打開或關閉,以應對不同的情況。
安裝位置與長度:逃生管一般從掌子面 2 - 3 米處開始安裝,一直延伸到已完成二襯位置。在臺階法施工時,安裝長度不大于 21 米,另一端靠近施工隧道的二級襯砌段。并且要確保管道平整、干燥、順暢,不得挪作他用。在二襯臺車移動就位過程中,臨時拆移時應逐節拆除,嚴禁一次拆除到位,時刻保證逃生管道的可用性。當經過掘進臺階時,應按順延臺階布置,安裝 135° 轉接接頭順延,其管道架空高度和長度要以不影響施工并便于開啟逃生窗口為宜。

四、使用注意事項
日常維護檢查:在隧道施工期間,需要定期對逃生管進行維護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管道的外觀是否有破損、連接部位是否松動、內部是否有雜物堵塞等。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修復和清理,確保逃生管始終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
緊急情況使用:當隧道內發生坍塌等緊急情況時,施工人員要保持冷靜,迅速找到逃生管入口。進入逃生管前,如果條件允許,應盡量佩戴好頭盔、手套等防護裝備,以保護自身安全。在逃生管內,要沿著管道方向迅速、有序地撤離,避免擁擠和混亂。同時,如果逃生管內有煙霧或粉塵,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減少對呼吸道的傷害。
與其他安全設施配合:逃生管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與隧道內的其他安全設施,如應急照明、指示標識、通訊設備等密切配合。清晰明確的指示標識能夠幫助被困人員快速找到逃生管;良好的應急照明可以確保在黑暗環境下,人員能夠看清逃生路線;暢通的通訊設備則能讓被困人員及時與外界取得聯系,報告情況,為救援爭取時間。
隧道逃生管作為隧道施工安全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關乎著每一位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只有充分了解其原理、材質優勢、安裝要點和使用注意事項,才能確保在關鍵時刻,它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成為施工人員生命的堅固防線。希望廣大隧道施工從業者,能夠重視逃生管的相關工作,為隧道施工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