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功能與組成
?功能定位?
?生態功能?:減少地表徑流,緩解城市內澇和熱島效應,同時吸附PM2.5等污染物?。
?裝飾功能?:通過色彩和紋理設計(如露骨料工藝、圖案噴涂)提升城市空間美感?。
?材料構成?
?組分? |
?作用? |
?典型配比/要求? |
粗骨料 |
形成孔隙骨架,決定透水性和強度 |
粒徑5-20mm,占比70%-80%? |
水泥 |
粘結骨料,提供基礎強度 |
42.5級及以上硅酸鹽水泥,占比15%-20%? |
顏料 |
賦予色彩,增強視覺表現力 |
無機色粉(氧化鐵系),摻量2%-3%? |
增強劑 |
提升抗裂性、耐磨性 |
水性樹脂或聚合物添加劑? |
技術特征對比
?維度? |
?彩色透水混凝土? |
?普通混凝土? |
孔隙結構 |
連續蜂窩狀孔隙(透水率31-52升/米·小時)? |
密實無孔隙(不透水)? |
材料組成 |
無細骨料,依賴粗骨料單級配? |
含細骨料(砂)形成密實結構? |
功能屬性 |
透水+裝飾+生態調節? |
僅承載結構功能? |
四、典型應用場景
?市政工程?:人行道、自行車道、公交站臺(兼顧透水與警示功能)?。
?商業景觀?:商業廣場、生態公園、仿古建筑地面(強化視覺吸引力)?38。
?生態修復?:海綿城市項目、濕地公園(促進雨水回補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