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板”當關,洪水遁形-快速構建紅色組合式擋水板
————————————————————————————
L型可活動式防洪板,每塊板上都有卡扣結構和連接結構,可靈活組裝,產品尺寸高50cm,寬70cm,材質:高聚酯復合材料,表面抗UV涂層,重量:3.8KG±5%/PCS,厚度:5.2mm±5%,平均厚度:4.0mm±5%,工作環境溫度:-15℃--80℃,
快速組裝,輕便安全,節省儲存空間
快速搭建一道防洪堤壩,只需將防洪板一塊接一塊的連接好,每塊板上都有卡扣結構和連接結構。每兩片隔板在連結時會形成3度角度,可使防洪堤搭建時有弧度堤,正常情況下,一個人每分鐘可拼接10米寬50公分高防洪堤,而如果用沙袋搭建相同的防洪堤,則需要5個人30分鐘左右的時間。當洪水退去時,將一塊塊防洪板拆下,晾干即可。特點是運輸及存放方便,不需占用太多空間,一個140*90cm的托盤可存放100片防洪板并可搭建出60多米的防洪堤壩。
搶贏4小時,轉移10萬人
天色逐漸放晴,水聲慢慢小了,尹章文站在綦河河畔,看到水位退至警戒水位之下,長舒一口氣:終于可以睡會兒了。
這里是重慶市綦江區東溪水文站。綦河源于貴州高原,向北匯入長江,東溪水文站位于綦江城區上游約40公里,提供一手汛情“情報”,可謂守衛城區的“前哨”。作為站長,尹章文被稱為與洪水賽跑的“哨兵”。
6月中旬以來,西南地區暴雨明顯增多。尹章文緊繃神經,和同事輪流值班,24小時監測水位。
6月22日凌晨,四處無人,雨一直下,水文站燈火通明。監測系統顯示,上游降雨量較大。每隔兩小時,尹章文就冒雨出門,前往河邊觀察水位。
早上,東方漸白,尹章文發現水位正逼近警戒水位,他決定加密監測,每半小時監測一次。半小時里,20分鐘用來測流取沙、觀測比降和水位,另外10分鐘用來聯系,向市水文監測總站和綦江區防汛辦提供新數據。
————————————————————————————
一“板”當關,洪水遁形-快速構建紅色組合式擋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