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遼源聚合聚苯板生產廠家
本公司生產的硅質板具有如下產品特點:
1、 保溫隔熱節能效果好 硅質板延續了傳統聚苯板導熱系數小、保溫隔熱效果好的優點,比市場上的無機保溫砂漿等材料、泡沫玻璃等保溫效果好。
2、 安全、防火A級阻燃性材料 硅質板克服了傳統聚苯板缺點,安全性能非常高,達到保溫材料A級防火標準。
3、 硅質板的強度比巖棉、酚醛板高,不吸水、不脫落、易施工。
4、 系統性能優越 硅質板是閉合且發泡的球狀分子結構,重量相對較輕,尺寸穩定性好,無毒,系統經耐候性實驗,即經過80次高溫—淋水循環和30次加熱—冷凍循環后,未出現飾面層起泡、空鼓和脫落現象,未產生滲水裂縫,性能優越。
5、 工藝成熟 硅質板施工工藝與傳統的聚苯板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施工工藝相同,施工工藝成熟,便于工人施工,且安全可靠,不會存在其他新型材料系統不穩定的缺陷。
聚合聚苯板ZL膠粉聚苯顆粒外保溫系統該保溫體系與上述EPS相比,只是保溫層換成硅酸鹽類膠粉顆粒和EPS顆粒輕骨料按一定比例加水攪拌而成的漿體材料。材料密度不大于23kf/m3,導熱系數不大于.6w/mk;飾面層采用柔性耐水膩子加涂料;抗裂面層采用ZL水泥抗裂沙漿復合耐堿玻纖網格布。前者由聚合物乳液加入抗裂劑、中細砂和水泥配置,用來增加表面的抗裂能力并提高表面強度;后者可增加面層砂漿的抗裂和沖擊能力。擠塑聚苯板(XPS)外保溫體系外墻構造層次:(螺栓固定保溫層)飾面層為各種涂料;抗裂層采用聚合物抹面膠漿,用水泥或其他無機膠凝材料、高分子聚合物和填料等組合,其具有好的抗裂性能;保溫層采用XPS,上海有兩種:一種是南京歐文斯科寧有限公司的FM福滿樂板,一種是美國陶氏公司生產的舒泰龍板。
改性聚苯板產品特性:
1、隔熱性能:改性聚苯板具備的隔熱效果,能提升空調冷暖氣的效能,依據熱傳導性能測試隔熱性能良好。
2、防水性能:改性聚苯板長期侵泡水中不變形,不發霉。
3、穩定性能:吸濕變形率及線膨脹系數極低,保證施工后不因變形而產生裂縫。
4、隔音性能:改性聚苯板用于隔墻時,中空部分配以防火吸音發泡板效果更佳。
5、高強度:依據測試其抗彎強度達177kPa,因其特殊分子結構比類似的產品強度高。
6、經濟型:改性聚苯板質輕、易搬運、好裁切、易施工、對于高層極大減輕建筑負荷,降低建筑成本。
硅質改性聚苯板是采用特種無機不燃礦物纖維制成,防火等級可達A級,是一種新型A級防火保溫材料,可廣泛運用于建筑保溫,且兼具了“節能”與“防火”,解決了當前市場上無機材料不保溫,有機材料不防火的難題。具備防火,防潮,隔音,耐久性強等優勢。
聚合聚苯板產品優點:
1.不可燃,該產品是采用特種無機不燃礦物纖維制成,防火等級為A1級。
2.耐高溫:1300度灼燒一小時,物理性質不發生改變,不變形;化學性質也不發生變化,過火后,依然可以繼續使用。
3.節能:導熱系數為0.048-0.058,拉拔強度在0.2左右,抗壓強度在0.47左右,吸水率在8%左右,容重從80公斤到170公斤,根據需要輕重可調,建議在150左右。
4.環保:在生產過程中不會產生廢料、廢水、廢氣。在大火燃燒時無煙無味,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還可以重復利用。從業人員不會造成矽肺,而且對周圍環境沒有危害。
5.易加工生產:生產工藝簡單,易學,4小時可以學會,生產效率高,單條生產線生產100立方,生產效益高。
6.施工方便:該板材與擠塑板、聚苯板等施工工藝,施工程序沒有區別,可以粘、釘、鋸、刨、磨,不用重新培訓技術人員。
產品用途:可用于墻體保溫 、管道保溫、爐體保溫、鋼鐵、電力等企業、行業所需的彩鋼屋頂保溫,做防火隔離帶,還可生產通用型材、異型材等。
新聞:遼源聚合聚苯板生產廠家“發展循環經濟,一是為經濟發展開辟新的資源,二是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三是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只有在統一的社會規范和協調的法律框架下,才能既保證資源和環境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又保證經濟發展對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改善的支持。抓緊制定《循環經濟法》十分必要。”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馮之浚表示。馮之浚介紹說,循環經濟法草案對激勵政策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主要包括:建立循環經濟發展專項基金;對循環經濟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實行財政支持;對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活動給予稅收優惠;實行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價格、收費等。
雙復合風管系統具有全空氣空調方式的一般優點,此外還有房間(或區域)的個別控制性能較好;問一時間內可供冷、供熱;因直接用冷、熱空氣混合,室溫調節反應極為迅速;冬季和過渡季的冷源以及夏季的熱源可以利用室外新風;因系全空氣方式,空調房間內無末端裝置,不出現水管、電氣附屬設備、過濾器等。對使用者無干擾。其缺點為:冷熱風混合調溫有能量損失,全年送風動力較高(高速風管),運轉費高;設兩根風管,材料(含保溫)、安裝人工等韌投資高;兩根風管布置難度大;不能地控制室內濕度:雙復合風管系統在2世紀5年代開始使用,到7年代以后直至現今,因石油危機對節能問題的重視而使用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