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時血管收縮,轉換為熱敷后開放血管,大量的血液流入受傷區,有利于受損組織修復。血液是供應能量和營養的重要因素,對于傷后組織修復有重要作用。但在進行交替冷熱敷之前,須先確保損傷局部已經不再出血。
冰敷的種類繁多,包括:全自動加壓冷熱敷治療儀法、傳統冰毛巾法、冰袋法、濕冷敷法、冰棒按摩法、冷浴等。
全自動加壓冷熱敷治療儀法:打開操作界面,選擇熱敷模式,溫度設置為38℃,時間設置為30min,壓力治療設置為持續模式,然后將冰囊包裹至患者關節部位。可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代謝,利于傷口愈合,緩解肌肉,促進消腫、炎性物質吸收,可選配中藥熱敷,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便捷的為全自動加壓冷熱敷治療儀法。
其他幾種冷熱敷方法,準備時間長,步驟繁瑣,使用過程比較復雜且溫度不可控,很難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全自動加壓冷熱敷機告別按鍵式設計,采用10 "彩色液晶觸摸屏,一鍵調節溫度,溫度范圍為4.0℃~42.0℃,滿足臨床對冷敷、熱敷的需求。
關節置換術后為什么需要冷敷呢
冰敷在運動損傷中 是一種有效的治療,在關節置換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多。
冰敷的作用與功效:
1、冰敷可以使局部收縮,血液減緩,并使的滲透率降低,組織液外滲減少。2、冰敷會使局部降溫,抑制了損傷后局部代謝水平,減少了局部炎性物質累積,從而減輕炎性反應。3、可降低局部組織溫度、收縮血管、減少皮下出血、減輕組織腫脹,同時降低神經末梢的興奮度、提高疼痛閾值,達到止痛、消腫的作用。
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其關節周圍常有炎癥發生,冰敷可以有效減輕炎癥的反應及減少出血,也能預防腫脹,降低疼痛值,術后使用冰敷,也可防止急性損傷或功能訓練的附加損傷,促進功能鍛煉。
一般情況下,關節置換術后的炎癥反應會持續2-3個月,所以建議關節置換術后3個月內使用冷敷。(這里只是建議,具體的冷敷時間要看個人的體質和恢復情況來聽取醫生的安排。)
但是要注意的是,過度或不恰當的冰敷,有可能會造成局部的。
冰袋及冰毛巾等傳統的冰敷方式準備時間長、操作繁瑣,且溫度不可控,很難達到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