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冷敷可以降低局部組織的體溫。對于外傷患者,冷敷導致的低溫可以收縮局部血管,減少出血的同時減輕血腫對周圍組織的壓迫,達到消腫止痛的功效。 對于高熱病人,冷敷于頭額、四肢、腋窩可降低體溫、改善不適感。 冷敷屬于物理降溫,對比藥物(如撲熱息痛),冷敷具有操作簡便、實用,取材便利,臨床效果較好,而且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是臨床上中發熱、疼痛疾病治療性操作。
扭傷24小時之內冷敷還是熱敷?
扭傷24小時之內一般冷敷效果較好。
傳統冰塊冷敷的缺點:
1、冰塊冰敷溫度不可控,與不貼合,冰敷效果不佳。
? 皮膚溫度至少降至20℃以下,關節腔內溫度才會下降。國外專家Schroder等認為只要皮膚及皮下組織溫度降到10-15℃,關節腔內溫度就可達到要求。
? 而冰塊冰敷時,溫度會由低變高,冰敷溫度無法維持恒定冷敷效果不佳。
2、錯誤冷敷方式可能引發“繼發效應”
? 繼發效應是指用熱或用冷超過一定的時間,產生與生理效應相反的作用,是身體的一種防御反應,可保護機體免受損傷。
? 當使用過冷的溫度長時間冰敷時,組織下血管收縮,可能會導致局部缺血。機體會調節,強制血管擴張,進一步造成二次出血。
? 為保護患者,必須合理控制冷敷溫度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