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冷熱敷機在急性損傷領域的應用
崴腳,診斷亦稱之為“踝關節急性扭傷”,幾乎每個人都曾遇到,貌似損傷不大,卻是麻煩不小。崴腳后腳腕處(踝關節)疼痛、腫脹,無法正常活動,嚴重影響生活、工作。甚至很多人形成了習慣性崴腳(慢性踝關節不穩),實在不堪其擾。目前認為,盡早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是避免出現崴腳后持續疼痛、腫脹,以及導致后期踝關節失穩的重要手段。而崴腳后的早期冷敷,則是廣為人知的措施之一。
首先,大家要警惕,崴腳可不一定只是軟組織扭傷,極有可能導致骨折或者嚴重的韌帶斷裂。所以不可大意,應當及時就醫,通過X線攝片,必要時需行核磁檢查,以排除骨折、韌帶完全斷裂、關節脫位等嚴重損傷,以免貽誤病情。
而對于一般程度的軟組織損傷,應當如何處理呢?是不是需要外敷藥物、手法搓揉整復呢?遺憾的是,目前這些處理方式的效果均沒有可靠的證據支持。
但是,無論是1978年Gabe Mirkin教授提出的處理軟組織損傷的金科玉律——RICE原則(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抬高患肢),還是2012年英國運動醫學雜志(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所革新的POLICE原則(Protect保護,Optimal loading適當負重,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包扎,Elevation抬高患肢——該原則更加強調早期活動),都將早期冷敷作為一項基本的、重要的處理措施。
踝關節扭傷后早期的主要生理病理學表現為,肌肉、韌帶在劇烈的沖擊下導致挫傷、撕裂,伴隨著的出血、組織液滲出、局部腫脹,同時崩解的中性粒細胞產生前列腺素等大量炎癥介質,刺激機體產生炎癥反應。所以,崴腳后的疼痛正是由于水腫壓迫或炎性物質刺激局部神經末梢所引起。
崴腳后立即給予冰敷治療能使受損的收縮,終止或減少局部出血;降低血管壁的滲透性,減輕炎性滲出,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同時,在生理上當肌肉溫度降低到20度左右時,肌肉張力會減弱,低到10度時,痛覺神經的傳導也會變慢或暫時阻斷,從而產生有效的止痛效果。
同時,冰敷可以使周圍軟組織細胞代謝酶的活性下降,從而降低細胞的新陳代謝率(減少細胞組織的受傷及壞死),從而防止缺氧引起的組織損傷。
因此崴腳后早期的冰敷處理,可以減輕疼痛、腫脹和肌肉的狀態,有助于更早的開始功能性康復訓練。所以早期控制損傷部位的出血與滲出,不僅是緩解疼痛及腫脹癥狀的關鍵,也為后期盡早恢復踝關節功能打下良好基礎。所以,崴腳之后,或者說各類軟組織損傷之后及時的冷敷,一直作為一項基本的緊急處理措施為大家所熟知。
但是!重點來了——近年來來自足踝外科、運動康復醫學領域的研究使得軟組織損傷后是否應該進行冷敷處理,如何進行冷敷處理受到了顛覆性的挑戰。甚至RICE原則的發起人 Gabe Mirkin教授都不無憂慮地說“這幾十年來,人們一直運用我的RICE原則,但是到現在看來冰敷和完全休息并不能幫助反而會推遲恢復的進程。”
因為有新研究發現冰敷會減輕腫脹,同時也會降低巨噬細胞釋放IGF-1 ( 類胰島素增長因子-1) 的能力,這是一種有助于組織損傷修復的細胞因子。此外,冷敷,尤其是長時間持續的冷敷導致血管關閉、出血減少的同時,也有可能降低血流速度而引起細胞得缺血缺氧壞死,導致細胞的二次損傷。
因此,如何安排和控制冷敷的時間,在止血消腫減少繼發炎癥損害的同時又不影響受損組織的修復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所以,目前較為共識的方法是,踝關節急性扭傷以及其他的軟組織損傷緊急處理原則,不是冷敷,而是間歇性冷敷。具體方法,同樣是由Gabe Mirkin教授提出的——損傷后即刻采取冰敷10min,休息 20min,再冰敷10min,以1:2的時間比交替重復。而冰敷的階段長短,要看傷勢的嚴重性而定,并非人們常說的“前三天冰敷、三天后熱敷”,若是患部仍持續腫脹,冰敷就要繼續進行。
煜博加壓冷熱敷儀
自主研發半導體制冷、制熱以及脈動加壓的先進技術替代傳統冷熱敷方式,有效防止凍,依托高素質的科研團隊,過硬的研發平臺,擁有多項自主技術,保持研發創新能力。智能化液晶顯示屏操作,簡潔、簡單易操作,具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優化外形;具有安全、便捷的全自動控制系統,操作和風險的智能提示;外置探頭對冷熱敷溫度和體溫具有檢測、報警功能,自動檢測提示水位和缺水,更加安全便捷;多部位的冷熱敷可加壓水囊,符合人體工程學,更舒適、更安全;冷熱轉換快速便捷,快速降溫、升溫,多種使用模式,為使用者提供更優質的體驗感。
本機其冷敷治療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液減緩,并使的滲透性降低,組織液外滲減少,局部代謝減緩,同時有效地減少了炎性介質的釋放可降低局部組織溫度,收縮血管,減少皮下出血,減輕組織腫脹,同時降低神經末梢的興奮度,提高疼痛閾值,達到止痛,消腫的作用。可對各種外傷,軟組織損傷,術前術后的腫脹,水腫,血腫,浮腫,關節積血,積液,關節炎,急慢性軟組織損傷,肌肉損傷,閉合性骨折,四肢骨折及關節術后的神經疼痛,急慢性軟組織疼痛等有明顯的效果。
適用科室:骨科,疼痛科,康復科,中醫科,創傷燒傷科,兒科,手足外科,五官科,美容整形科,運動創傷科患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