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可調整床的起背直立型電動康復床
當患者“停止握拳”時,將其手臂向后、手肘彎曲;當其“握拳”時,將其手臂向前、手肘伸直,因為手肘伸直時手腕伸直會有效果,而手肘彎曲時可使伸腕肌放松手肘彎曲,手腕固定做握拳。當手肘伸直,手腕固定并握拳時,便可開始另一種類似但稍加改變的訓練療程,使病人得以學習新的肌肉組合,即手肘屈曲,手腕固定并握拳。
手功能訓練對改善腦癱兒童精細運動功能障礙有明顯效果,大部分患兒肌張力有所改善,抓握、手眼協調能力有所提高,精細運動功能障礙有明顯改善,精細運動功能分值也有顯著提高。A 型肉毒毒素配合康復功能訓練對型腦癱患兒上肢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應該加強腦癱患兒手功能障礙訓練中的家庭指導。
正早期使用電動站立床是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長期臥床過渡到站立的方法,可以預防體位性低血壓,提高下肢負重、平衡能力和軀干控制等[1]。由于偏癱患者下肢力量不足、張力過高或模式異常等原因,常出現異常步態。許多偏癱患者對下肢的恢復不僅滿足于步行能力的提高,更希望改善步態以利于回歸社會。我科在原有使用電動站立床的基礎上,積極探討新方法來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步態
脊髓損傷患者起立床訓練中不良反應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正脊髓損傷(SCI)是臨床上很常見而且致殘率極高的傷病。患者病后在相當長時間內、甚至終身癱瘓在床。由于長期臥床,易引起全身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壓瘡以及泌尿系感染、結石等并發癥,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而起立床訓練可以幫助患者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維持脊柱、骨盆及下肢的壓力負荷,是促進患者功能恢復的有效手段。
長期臥床患者進行電動起立床訓練的好處:臥床患者應早進行站立訓練,電動起立床是不二之選,早期進行電動起立床訓練,能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可以增加患者各種深淺感覺的輸入,站立時配合腹式呼吸訓練,有利于改善內臟,包括膀胱的血液循環,通過負重可以促進下肢及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利于防止下肢肌肉萎縮,骨質疏松,臥位到站立位的體位變化,重心從低到高的過渡,幫助患者適應立位狀態。提高軀干和下肢的負重能力,增加凈胸腰及骨盆在立位狀態下的控制能力,為下一步站立平衡訓練及步行訓練打下基礎,偏癱患者會有跟腱攣縮足下垂的狀況,偏癱患者早期應用電動起立床能安全的靠重力的作用牽拉跟腱,牽拉小腿三頭肌,緩解足下垂癥狀。站立有利于尿液,由腎臟經輸尿管向膀胱引流,預防尿液逆流所致的腎損傷。
可調整床的起背直立型電動康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