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波浩渺的東海之濱,在滔滔奔涌的飛云江之畔,在連綿不絕的巍巍洞宮山之中,鑲嵌著一顆璀璨的生態明珠——玉壺。
(解說)玉壺位于文成、瑞安、青田三縣交界處,是文成東北面中心鎮,因其地勢狀如腹大口小的壺而得名。全鎮轄44個行政村,鎮域面積約18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逾四萬。玉壺華僑文化底蘊深厚,淵遠流長,有4.12萬旅外華僑謀生在歐洲、中北美等3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擔任各種華僑社團副會長以上職務的有400多人,所以又有“僑領之鄉”的美譽。玉壺山水資源、旅游資源、林業資源豐富,有著78%以上的森林覆蓋率,有自然景觀“朱陽九峰”、碧坑“三潭三瀑”,“母親河”玉泉溪穿鎮而過,更是給山城增添了無盡的魅力。
(解說)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獲得省級生態鎮、省級體育強鎮、省級文明集鎮等諸多榮譽的基礎上,永不止步的玉壺人又把目光鎖定在創建全國生態鎮的目標上。全鎮上下牢固樹立“環境就是資源,健康就是財富”的理念,把創建國家級生態鎮作為推動環境保護工作,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載體,努力在“生態、綠色、健康”上做文章,全面完成國家生態鎮各項創建任務。
(字幕)——精心謀劃部署,合力推進創建工作(解說)生態創建,加強領導是關鍵,落實責任是根本。鎮黨委政府黨委、政府給予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由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創建國家級生態鎮工作領導小組,認真編制《玉壺鎮創建國家級生態鎮實施方案》,建立環保工作制度和污染源檔案,并精心實施,強勢推進。在創建理念上,堅決摒棄“政績工程”、“花架子”等形式主義,堅持從僑鄉實際出發,充分尊重僑胞意見建議,因地、因村制宜,以規劃為先導,將生態創建納入城鎮規劃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加快玉壺發展、增強鎮域核心竟爭力的基礎工程,努力把生態環境做美、生態文化做優、生態產業做大,生態家園建好,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良性互動,努力打造融“美化、綠化、文化”為一體的生態宜居僑鄉新景觀。在宣傳動員方面,利用各種載體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切實把創建過程變為進行生態教育和提高公民基本素質的過程,使生態創建得到全鎮干部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在鎮內主街道、重點村、重點企業設立永久性生態環保宣傳標語;以創建綠色村莊、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科室等為載體,培育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環境,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以村為單位建立村級環保志愿者服務隊,定期開展保護母親河、植樹護綠、美化環境、衛生保潔等活動;積極以“6.5”世界環境日等有利時機,通過懸掛宣傳橫幅,組織文藝下村,發放宣傳資料、環保紀念品等形式,大力營造“人人保護生態環境、個個參與生態創建”的濃厚氛圍。在考核方面措施到位,建立了嚴密的創建組織體系和工作網絡,實施倒計時、責任分解落實和考核制度,將創建工作列入目標責任狀,目標明確、責任到人,做到“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創建氛圍熱潮滾滾。
(字幕)——堅持綠色先導,大力扶持培育高效規模生態農業。
(解說)近年來,玉壺鎮依托豐富的山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認真組織實施“產業培育、龍頭帶動、品牌創建”三項農業促進工程,大力扶持發展油茶、中藥材、水果、山地蔬菜等特色產業,形成了一批精品園區和農業產業基地,成功打造了“玉壺”特色農產品品牌。特別是把油茶這一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作為重點來抓,以創建“溫州油茶之鄉”為目標,制定出臺了《玉壺鎮加強油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老油茶園改造、新油茶基地開發等加大扶持力度,專門培育了1家油茶專業合作社,對全鎮油茶籽實行訂單收購,有力促進全鎮油茶種植規模的擴大,每逢霜降時節,東溪片滿山遍野的油茶花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此外,還重點扶持發展了稻田養魚、中草藥、楊梅、大棚蔬菜等一批精品園區和農業產業基地。至2010年,全鎮已發展經濟油茶林8000畝,金銀花基地1800畝,楊梅基地2800畝,毛竹2000畝。這不僅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更實現了以生態經濟的發展促進鎮域經濟的新提升。
(字幕)——完善設施建設,傾力打造宜人的居住環境。
(解說)近年來玉壺鎮以提升城鎮品位為目標,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提升城鎮硬件設施水平,五年累計投入4.52億元,重點實施了道路“硬化工程”、街道“凈化工程”、“亮化工程”、“生態綠化工程”、“文化工程”和城鎮功能配套化工程等一批改善民生、改善生態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新上污水處理設施、公共廁所、華僑公園、下山移民安置小區、主干道路燈、玉泉溪兩岸美化等一系列項目,城鎮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同時按照創建要求,以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為突破口,結合新農村建設和“五整治一提高”工程,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著重做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村莊綠化等工程,不斷完善和強化鎮區經營、交通秩序以及環境衛生管理機制,建立城鄉垃圾處理統一收集處理模式,全鎮生活垃圾實行“戶三包、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置”,實現了對建城區的全天候保潔。幾年來,建設了一批富有特色、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生態環保的村莊,共創建縣級生態村40個,市級生態村23個,省級小康示范村6個,完成村莊整治12個。
(字幕)——澆灌生態之花,結出豐碩成果(解說)“拼卻心血千萬點,換得新綠百千重”。通過不懈的努力,玉壺鎮各項創建指標已基本達標,也取得了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社會經濟的雙贏。2010年玉壺鎮完成生產總值2.91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1.6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262元。
(解說)通過創建,全鎮的生態環境更加優良,植被逐年茂盛,動植物種類也在逐年增加,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地表水質、空氣質量更加優良,鄉村面貌更美麗,綠化面積逐年增多。通過創建,農村面貌、村民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有線電視,村莊道路實現全面硬化,生活污水實現了暗溝統一排放,村莊主要路段實現了亮化,各村都有了保潔員,做到按時保潔,及時清運。村民的收入、保障制度逐年完善。通過創建,每個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態創建帶給他們的實惠,廣大干部群眾自覺參與環保的意識越來越強。如今的玉壺藍天映襯,碧水擁抱,白LU翩飛,鳥語花香,滿目蔥蘢,環境日益改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看,休閑綠地、健身廣嘗社區公園,親水平臺都成了大家娛樂休閑的好去處,老人們舒活筋骨,孩子們追逐嬉戲,中年人翩翩起舞,享受生活,怡然自樂。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街道流光溢彩,山城小鎮也有不夜天。
(解說)克難求進譜就華章,僑鄉玉壺再現魅力。環境保護讓玉壺插上綠色的翅膀,創建工作使玉壺收獲千年的希望。玉壺人民深刻地明白,生態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他們將始終按照國家生態鎮的要求,再接再厲,進一步建立長效管理制度,發揮生態優勢、僑鄉優勢,繼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生態工程建設進度,推進生態經濟發展步伐,全面推進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把巍巍洞宮山上這顆璀璨的明珠建設成人民安居樂業的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