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8日,北京市人社局與市發改.委、市商務局聯合印發《關于公開征集北京市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2022年度)名單的通知》,在家政服務行業推行員工制,鼓勵家政企業與家政服務人員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并提供一攬子政策支持,打造家政服務勞務品牌。
相對于家政中介,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是指直接與消費者簽訂服務合同,與家政服務人員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統一安排服務人員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直接支付或代發勞動報酬,并進行持續培訓管理 (www.5cocoi.com)的企業。
員工制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市場占比較低。當前,家政服務的主流仍是中介制,經營管理模式相對松散,從業人員大都處于單干狀態,由于缺乏必要約束,一些從業人員的服務技能和職業素質跟不上,服務行為不規范,服務質量不高,引發不少糾紛。同時,因中介費收退、中介合同履行、雇主投訴等原因,家政中介和從業人員之間也容易產生種種糾紛。
推行員工制,讓家政企業和從業人員成為“一家人”,讓從業人員有了“單位”,一定程度上可以規范家政服務業的經營管理,助力家政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
于家政服務供給側而言,員工制讓勞動者成為“單位人”,其職業身份認同感和職業歸屬感會極大提升。員工制要求家政企業對從業人員進行統一培訓、教育、管理,并提供社會保險、住房保障等福利待遇,從業人員的集體意識、規范意識、自律意識、責任意識會增強,服務技能也能得到提升,能讓勞動者干得好、留得住。
與此同時,員工制能讓家政企業與從業人員之間利益一體化,經營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家政企業沒有了“找人難”的壓力,能夠向市場穩定地輸出優質服務,有利于家政服務品牌的培育。
于家政服務需求側而言,員工制一定程度上能解決家政服務“找不著、找不起、找不好”的痛點堵點。說起家政服務,許多消費者“槽點”不少:“值得信賴的品牌少,有需求不知從哪兒找”“市場上企業眾多,但宣傳和實際經常是兩碼事”“雖然家政服務人員一般有不同級別,但究竟怎么樣卻常要看運氣”“行業缺少規范和約束,有了糾紛難以解決”……這些消費端的痛點堵點,成為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行員工制后,從業人員的服務品質得到保障,而一旦發生服務糾紛,雇主可以找企業解決,不用發愁找不到服務人員,且家政企業的擔責能力、抗風險能力要遠遠高于從業人員個人,雇主權益可以得到更好保障。
于家政服務行業而言,員工制是家政服務行業提質擴容的重點。當前,家政服務主要集中在養老護理和母嬰護理兩個領域,一老一小是每個家庭最關心最關注的事,照顧好一老一小對從業者的技能水平、道德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實行員工制,既能讓從業者更具有穩定性、專業性,對行業更有歸屬感,也能讓企業通過統一的技能培訓管理,推動整個家政服務行業轉型升級,讓更多家庭放心享受高質量的家政服務(www.aixinbaomu.com) 。
助力員工制發展的政策正陸續出臺,釋放出諸多積極信號。2019年6月,國務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提出,適應轉型升級要求,著力發展員工制家政企業;今年11月初,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民政部、人社部等15部門發布的《深化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三年實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到2023年每個“領跑者”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員工制家政企業(員工制家政服務員占比超50%)……這些政策給家政服務業員工制模式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和有力支持。
小家政,大民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三孩生育政策實施等,母嬰護理、養老照護、高級管家、家庭廚師、收納、保潔等家政服務,正在走入越來越多家庭之中。家政服務看似是一件小事,實際上是一件關乎美好生活的大事,增加家政服務的有效供給,提升其品牌化、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家政服務的更高期待,這不僅是人民邁向美好生活的標志,更是一個城市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題中應有之義。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文 | 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