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nóng)村脫貧水泥混凝土路面切紋機防滑性能隨著路面等級和行車速度的不斷提高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防滑紋的制作先后經(jīng)歷了壓、拉、刻三種不同的時期。八十年代,即用加工成帶有環(huán)行凸棱或梯形凸頭的輥子,在抹光的混凝土表面上滾動,凸棱或凸頭在輥子重力作用下被壓入混凝土中形成凹槽或凹坑。此種方法制作的防滑紋深度和寬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在兩年之后因表面磨損而逐漸消失。以后改為拉制法,即用具有一定剛度的條狀物制作成梳篦狀,置于抹光后的混凝土表面上,在一定的壓力下拉動,將條狀物下面的混凝土刮向兩邊形成防滑紋。此種方法制作防滑紋的深度難控制,條狀物的硬度,彈性,傾角及所受到的壓力都會明顯影響防滑紋的深度,壓紋和拉紋都是在新澆混凝土表面上通過一定的附加外力完成的,由于混凝土自身硬度及砂漿層的厚度受到混凝土實際配合比、拌和料的均勻性、搗實程度及施工延續(xù)時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具有不一致性,所制作的防滑紋也就存在明顯的不均勻現(xiàn)象,而且,由于拉壓紋時對表面砂漿的推擠作用,濕軟處紋理深,砂漿向兩邊隆起,影響路面平整度。針對上述問題,在九十年代中期出現(xiàn)了刻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