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規定》是貫徹落實職稱制度改革部署的重要內容,是加強職稱評審管理、完善職稱政策法規體系的重要舉措。作為職稱工作的第一部法律性文件,由過去分散的政策上升為統一規定,由一般性政策文件上升為部門規章。《規定》的出臺,將對從源頭上規范職稱評審程序,依法加強職稱評審管理,切實保證職稱評審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一、問《規定》主要遵循了哪些原則?
答:我們主要把握五項原則:一是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職稱制度改革的決策部署,將改革的精神貫穿到職稱評審全過程,體現到具體規定中。二是堅持制度全覆蓋,管理全鏈條。職稱評審管理的實施范圍,由過去主要在體制內拓展到面向全體專業技術人才和各類用人單位。同時,管理服務覆蓋到評審的各個環節。三是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一方面,結合新時代職稱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改革原有文件中不合時宜的地方。另一方面,保持職稱政策的連續性,四是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在保證規定剛性、原則性的同時,充分考慮各地區、各部門實際,賦予一定的自由決策權。五是堅持放管服相結合。實行分級管理、自主評審、放管結合,由過去政府直接組織評審轉變為核準備案和綜合管理。同時,強調優化服務,簡化證明材料。
二、問《規定》有哪些主要內容?
答:《規定》共8章44條,分別為:總則、職稱評審委員會、申報審核、組織評審、評審服務、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明確了職稱評審的主體。《規定》明確,各地區、各部門以及用人單位等開展職稱評審,均應當組建職稱評審委員會。職稱評審委員會分為高級、中級、初級三個類別,申請組建職稱評審委員會應符合相應條件要求。有條件的地區、部門和用人單位,可以組建職稱評審委員會zhuan家庫。國家對職稱評審委員會實行核準備案管理制度,以確保職稱評審質量。
(二)規范了職稱評審的基本程序。職稱評審主要包括申報、審核、評審、公示、確認等基本程序。一是申報、審核。申報人應滿足申報條件要求,按照規定提交申報材料;申報人所在工作單位先對申報材料進行核實,在單位內部進行公示后,逐級報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審核。二是評議組或評審zuhan家評議,對申報人提出評議意見,作為評審會議表決的參考。三是評審。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組織召開評審會議,采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投票表決。四是評審結果公示。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應當對評審結果進行不少于5個工作日的公示,接受社會監督。五是評審結果確認、備案。經公示無異議的評審通過人員,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或者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確認;具有職稱評審權的用人單位,其評審通過人員應當向職稱評審委員會核準部門備案。
三、問為做好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工作,有哪些安排?
答:當前,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已占全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的一半以上。截至2015年底,非公領域專業技術人才數量已達3822萬人,占比52.2%。隨著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其職稱評價需求也不斷增強。但是,部分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反映,職稱評審申報渠道不夠暢通,不利于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成長發展。為確保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在職稱評審中享有同等待遇,《規定》明確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由職業者職稱評審同樣適用,使其參加職稱評審有依據、有保障。同時,對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提出具體要求,明確了審核、公示、推jian的主體,確保各項規定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