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供暖都是一個常聊常新的話題。從什么時候供暖到供暖能不能達標,從供暖期間出現問題該找誰到供暖不達標如何退費,都是百姓關心的大事。
“達標”可以說是供暖的最低保障。18℃,是我國大部分城市供暖的達標線。
但是,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室內氣溫僅僅是18℃,根本達不到“舒適”的程度。一些供熱企業“踩線供熱”,其中緣由也不難理解,提高溫度意味著增加成本,企業選擇“能省則省”。
國家制定了《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即GB/T18883-2002,其規定冬季采暖標準為16-24℃,符合這個標準的室內溫度就是舒適的室內溫度。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即使在家,普遍穿得比較厚、比較多,對室內溫度也不是太敏感。但現在大多數人一回家就會換上睡衣,不再裹著毛衣毛褲入眠,如果再進入16℃、18℃這樣的環境,自然會覺得不那么暖和。
有記者曾做過一個小測試。在一間15平方米的封閉房間,室溫計顯示21℃、20℃時,無論是青壯年還是60歲老人、5歲小孩都感覺相對舒適。
一杯開水放置22分鐘左右,變成了40℃的溫水。當空調設置為18℃時,記者的肩膀、脖子、膝蓋等位置均有一些涼意,15分鐘后,必須加穿一件外衣,上述老人與小孩也感覺到涼。
在2018年黑龍江兩會上,省人大代表丁非說,居民室內溫度為18℃,這個溫度青壯年尚可接受,對于年老體弱的老年人和抵抗力差的兒童來說有些偏低,對于有病人的家庭來說更顯溫度不夠。一些醫學專家也認為,18-25℃比較適合人居住,而23℃最好。
由此來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18℃或許只能當做滿足大家“不冷”的需求,而距離“舒適”還有一定的距離。
或許,供熱企業不妨提供更人性化服務,根據天氣變化實時調整供熱溫度,而不是拘泥于達標線。有時候,“達標”了,未必就溫暖、舒適了。
華鯤機電可以幫你完美解決難題,全預混冷凝鍋爐,在節能環保降氮節能的同時,更有無極調節器,想要多少度完全看你自己,并且無論多少度,都能達到最佳的效果,供暖方與居民都可以開開心心度過寒冬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