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來,國內平衡車行業著實坐了一把“過山車”,從一度占據全球近90%的市場份額,到頻繁遭遇美國“337調查”,再因質量問題陷入行業“寒冬”,可以說,專利成為制約平衡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納恩博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納恩博)作為這一行業的后起之秀,在遭遇“337調查”后,憑借收購這一“神來之筆”,成為行業發展的弄潮兒。
“2014年,‘337調查’讓納恩博這家初創公司認識到了專利的威力,以及知識產權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國際市場上只有尊重知識產權,依規則行事才能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納恩博法務總監范溯表示,納恩博一直重視技術創新與研發,而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成果、搶占市場高地的有力武器。
不懼紛爭 勇于出擊
2014年,美國Segway公司和DEKA公司對包括數家中國企業在內的13家平衡車企業,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申請啟動“337調查”,并申請了普遍排除令。隨后,ITC作出裁決,決定啟動“337調查”。
“2012年成立的納恩博,在創立初期比較重視技術研發和產品銷量,但知識產權意識稍顯不足。”范溯坦言,面對突如其來的“337調查”,納恩博當時有些措手不及,但也正是這次紛爭讓納恩博意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當時,面對Segway公司的起訴國內企業有兩種態度:應訴、或簽署終止令,放棄美國市場,而納恩博選擇了前者。同時,納恩博也積極與Segway公司進行溝通,尋求通過交叉許可的方式達成戰略合作。但在溝通過程中,納恩博發現可以通過收購的方式,解決這次紛爭。
2015年4月,納恩博在獲得小米科技、紅杉資本等企業和機構的8000萬美元聯合投資后,全資收購了Segway公司,其也以獨特的收購方式解決了“337調查”的問題。“Segway公司早在1999年就對平衡車的核心技術進行了研發和專利布局,并掌握了該領域絕大部分的基礎專利。此番收購,納恩博不僅對公司產品實現了有效的保駕護航,而且還獲得了Segway公司卓越的品牌優勢以及400多件平衡車領域的核心專利。”范溯表示。
2015年,納恩博聯合Segway公司及DEKA公司針對6家美國平衡車企業向ITC申請“337調查”;2016年,其再次向ITC申請“337調查”,主要針對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4個國家的13家平衡車企業。這期間,從被告到原告的轉變,納恩博實現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