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山40cr鋼板廠家激光切割40cr圓鋼
熱擴散滲鉬(Mo)是鋼材表面化學成分的改性方式之一,其可提高鋼的淬透性,與碳作用形成高熔點的碳化物,能夠提高鋼鐵材料表面的耐磨性。為探索熱擴散滲鉬工藝,分別采用箱式爐加熱和感應加熱對40Cr鋼進行1 000~1 300℃不同溫度下包埋擴散滲處理,利用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FEG-SEM)、X射線衍射技術(XRD)和摩擦磨損試驗研究了滲Mo試樣的微觀組織、元素分布、物相構成以及摩擦磨損性能,并對感應加熱滲Mo微觀結構的演變機理進行了闡述。結果表明:在1 100℃下箱式爐加熱未觀察到明顯的Mo滲層,而感應加熱在不同溫度下形成了30~70μm厚的Mo滲層;感應加熱后試樣截面組織由Mo滲層、過渡層、受影響層、基體組成,其中Mo滲層主要由Fe-Mo固溶體(Fe-Mo SS)和碳化物相組成,過渡層由合金珠光體組成,受影響層為貧碳區;研究表明感應加熱Mo滲層的硬度為560 HV0.2,約為原始試樣的兩倍,IHM-1200試樣的的摩擦因數為0.73,比原始試樣低0.12,磨損質量略低于原始試樣,Mo滲層顯著提高40Cr鋼的摩擦性能。
本工作采用激光淬火技術來提升40Cr的抗沖擊磨損性能,以滿足其較高的表面服役性能要求。結果顯示,由于激光淬火過程快速加熱和冷卻的特點,淬火區域組織發生明顯的變化。此外,相組成隨深度的變化而變化,導致深度方向上的硬度存在差異。通過測試,對比基體與淬火試樣的沖擊磨損失效形式與作用機理。根據三次重復試驗的平均磨耗,對激光淬火試樣及基體的抗沖擊磨損性能進行定量評定。采用SEM、OM、EDS等手段對磨損表面進行觀察和分析,闡明基體與淬火表面的磨損行為與差異。結果表明,沖擊磨損過程中,磨粒磨損、沖擊效應和滾動接觸疲勞是三種典型的失效模式。基體的主要失效機理為磨粒磨損,而沖擊效應和滾動接觸疲勞則是淬火表面的主要失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