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報電話:400-638-9568
中文名稱:河北農民報
報刊類別:民生三農
主辦單位:河北日報報業集團
編輯單位:河北農民報社
創刊時間:1964年7月1日
出版地區:石家莊市
出版周期:周三
國內刊號:CN13-0021
郵發代號:17-39
登報級別:河北省級報紙河北農民報登報
簡介
《河北農民報》是由河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專門面向農村發行的綜合性報紙。多年來,《河北農民報》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三農”服務的辦報宗旨,努力向廣大讀者傳遞政策信息、技術信息、致富信息,普及文化和生活知識,深受河北及魯豫津周邊省市農民的喜愛。《河北農民報》發行量近百萬份,覆蓋河北省5萬多個村及周邊省份130多個縣(市) ,發行量大。 自費訂戶占95%以上, 閱讀率高,據相關調查,訂報數和閱讀比例為1:18 。
歷史沿革
《河北農民報》四開八版,每周三刊,內容豐富,月末彩印。 創刊于1964年7月1日,由同志親筆題寫報頭,1966年停刊,1994年復刊。主要內容有新聞透視、種植參謀、鄉村超市、農民與法等,涵蓋農村各個方面。 可以了解有關農村的重大政策、法律法規;可以了解各種致富技術和信息,加快奔小康步伐。擁有讀者近百萬,發行量最多,影響力。被廣大讀者譽為:農村工作的參謀,農業生產的助手,農民致富的朋友。
報刊職能
農民報以全心全意為農業、農民、農村服務為宗旨,是黨和與農民群眾進行溝通與聯系的橋梁。經過多年的發展,農民報被譽為指導農業生產的得力助手、農村工作的好參謀、農民信賴的知心朋友。
報刊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報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是20世紀80年代的蓬勃發展階段。
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體的農村各項改革,解放了生產力,極大地激發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廣大農民對農業科學技術產生了迫切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各地農民報紛紛復刊或創刊,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科技知識、提供信息為己任,深受農民的歡迎,發行量節節攀升。以河北為例,當時的農家樂(河北農民報的前身)小報發行量曾突破70萬份,受到省委的多次表揚。
二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艱難爬坡階段。
經過十幾年的奮斗,我國農業取得了巨大成就。這時候,一個突出的矛盾擺在了農民面前:增產不增收,到90年代末表現尤為明顯。對此,一些農民對土地的鐘愛程度漸低,資金、技術的投入積極性越來越小。因此,對以傳播科技知識為主的農民報也興趣不大了。各省的農民報開始進入爬坡階段,發行量逐漸降低。時至今日,這種艱難爬坡階段仍未從總體上得到根本的改觀。
農民報是不是已經過時了,是不是已沒有必要再辦下去了?回答當然是否定的。為占人口多數的農民辦報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新聞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因為:一、農民報作為黨報向農村的延伸,其橋梁紐帶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各省的農民報大都是省委機關報社所屬,是省報的延伸和補充。作為省報,涉及到各地區、各行業,不可能對每個行業都報深、報細。農民報正好給予必要的補充,利用自身的特殊優勢,把觸角伸向千家萬戶。二、農民報是幫助農民致富奔小康必不可少的參謀和助手。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民占人口的大多數,他們都迫切渴望致富奔小康。而且,沒有全國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雖然各種傳媒越來越多,通訊聯絡方式也越來越發達,但就大多數農民、農村而言,現代化水平很高的信息傳播方式,人們仍然感到可遇而不可求。而且報紙作為文字的載體,易于保存,便于查詢。對農民而言,只要發現一條有價值的信息,就可以增產增收,真可謂投資少,見效快,適合農村整體的生產力水平。 綜上所述,農民報不僅要繼續辦下去,還要越辦越好,常辦常新。在新世紀、新形勢下,辦農民報絕不能抱殘守缺,更不能沿襲過去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