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參考詞----------------
冰糖葫蘆,在宋朝年間便開始了古式的做法,歷史中早有記載,清朝年間各地盛行。茶樓、戲院、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現已成為我國傳統小吃。冰糖葫蘆具有開胃、養顏、增智、消除疲勞、清熱等作用。據《燕京歲時記》記載:冰糖葫蘆,乃用竹簽,貫以山里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
相傳,冰糖葫蘆還與南宋光帝有關。宋光宗,名趙敦,是宋孝宗趙慎地第三個兒子。公元1187年10月受宋孝宗內禪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紹熙”。在紹熙年間,宋光宗最寵愛的黃貴妃生病了,面黃肌瘦,不想吃飯。皇宮里的御醫用了許多貴重的藥品,可是依然沒有效果。眼看著自己心愛的妃子一天比一天憔悴、瘦弱,皇帝也很郁悶,整天愁眉苦臉的。于是只好張榜到民間招納良醫。不久,果然有個江湖郎中揭榜了。這郎中給黃貴妃診脈后說:“貴妃的病不礙事,只要把冰糖和山楂果煎熬了,每頓飯前吃七八顆,用不了幾天就好了。”
開始,大家都不相信這位江湖郎中,可是貴妃吃了之后,疾病竟然好了。后來這種吃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冰糖葫蘆。
山楂有“消食積、散淤血、驅絳蟲、止痢疾”的藥效,特別在助消化方面,自古就是消食的良藥。其實明朝的李時珍也說過:“煮老雞硬肉,入山楂數顆即易爛,則其消向積之功,蓋可推矣。”現代科學也已經證明,山楂有降血脂、降血清膽固醇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