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混凝土岔枕
混凝土岔枕是目前世界上主要采用的岔枕形式。隨著鐵路高速、重載發展的需要,用混凝土岔枕代替木岔枕已成為岔枕的發展方向。混凝土岔枕材源較豐富,并能保證幾何尺寸,使軌道彈性均勻,提高了軌道的穩定性。且不受氣候、腐朽、蟲蛀及火災的影響,使用壽命長。此外,混凝土岔枕還具有較高的道床阻力,可提高線路的橫向穩定性。但混凝土岔枕也有其自身的缺點:自重大,剛度大,抗震性能不佳;彈性差,易脆裂;搬運、維修不易;絕緣性能差。
鋼筋混凝土岔枕最長者為4.90m,級差為0.10m。混凝土岔枕與Ⅲ型混凝土枕具有相當的有效支承面積,采用無擋肩形式,岔枕頂面平直,岔枕中還預埋有塑料套管,依靠扣件摩擦及旋入套管中的道釘承受橫向荷載,按7mm配筋。
為了不讓轉換設備占用枕木空間,適應大型養路機械設備的需要,提速道岔中還設計并采用了鋼岔枕。鋼岔枕內腔應滿足電務轉換設備的安裝要求,同時考慮允許尖軌或心軌±15mm的伸縮量。鋼岔枕外寬要控制,以保證與相鄰岔枕間形成足夠的搗固空間。
鋼岔枕自身還應有足夠的剛度,在輪載作用下盡可能減小撓度,保證為上部構件及轉換設備提供良好的支承條件。
鋼岔枕與墊板、外鎖閉設備間設有絕緣部件。鋼岔枕底部焊有不規則條塊,增大與道床間的摩擦系數。
目前,己完成的混凝土岔枕標準設計有:專線3197 [50kg/m鋼軌、43kg/m鋼軌9號道岔用混凝土岔枕(工礦企業用)];專線3263 (50 kg/m鋼軌12號單開道岔用混凝土岔枕);專線3279 (60kg/m鋼軌12-號單開道岔用混凝土岔枕);專線3281 (50kg/m鋼軌9號單開道岔用混凝土岔枕);專線3283 (60kg/m鋼軌9號單開道岔用混凝土岔枕);專線3304 (60kg/m鋼軌12號可動心軌轍叉單開道岔用混凝土岔枕)。專業設計院從1985年開始研制重載鐵路用混凝土岔枕道岔。1986年完成了60kg/m鋼軌12號單開道岔用混凝土岔枕的試制、試鋪。
1995年以來,隨著鐵路客運列車速度不斷提高的要求,我國研制和鋪設了多種號碼道岔的混凝土提速岔枕,包括整體式和鉸接式,幾年的應用實踐表明,所研制的混凝土岔枕盡管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總的來說是成功的,起到了確保安全、強化軌道結構、減少養護和維修工作量的作用。
在2002年運輸局組織的提速岔枕現場使用情況調查后,對扣件系統塑料套管的結構進行了設計改進,克服了扣件系統在安裝方面的困難,極大地減少了套管在使用中出現損壞的現象。同時,對各個岔枕生產廠家的質量進行了嚴格的監督把關,并針對每個廠家的具體情況進行了技術指導,使岔枕的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現場使用單位對近幾年生產的岔枕滿意率越來越高。
施工要求
為使道岔的軌下基礎具有均勻的剛性,岔枕的間距應盡可能保持一致。轉轍器和轍叉范圍內的岔枕間距,通常采用(1~0.9)倍區間線路的枕木間距。設置轉轍桿的一孔,其間距應適當增大。道岔鋼軌接頭處的岔枕間距應與區間線路同類型鋼軌接頭處軌枕間距保持一致,并使軌縫位于間距的中心。
鋪設在單開道岔轉轍器及連接部分的岔枕,均應與道岔的直股方向垂直。轍叉部分的岔枕,應與轍叉角的角平分線垂直,從轍叉趾前第二根岔枕開始,逐漸由垂直角平分線方向轉到垂直于直股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