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防洪護岸工程建設以水泥、砂漿、石料、混凝土和瀝青等為主要建筑材料。
建立生態型鉛絲籠護坡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們對自然的重新認識和改造,它攜其固有的優勢悄然而至,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從防洪角度來看,護坡工程對河道裁彎取直,筆直渠化后的人工河道雖然滿足了航運方面的要求,卻為防洪埋下很大的隱患。
以水力特性的觀點來看,原本自然蜿蜒的河道形態減低了河水流速,且將河道流速分層,有利于不同生物對其特定生長環境的需求。
蜿蜒的河道還能蓄洪涵水和削弱洪水來臨時的破壞程度。
同時,護坡工程不可避免地破壞了原先河岸的植被,并且將水體和外界環境用水泥和鋼筋混凝土隔離,只會導致洪災總體風險的不斷增大。
相比之下,自然河岸可通過水體滲透和岸邊植被林的儲水起到調蓄洪水的輔助作用。
其次,從生態環境角度來看,護坡工程改變了河道的天然形態,整平了河岸灘地,直接影響了水體流動的多樣性,河床的多孔質也不復存在,灘地的自然裸地很大幅度減少了,河岸生態功能退化,原先水生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水生生物的多樣性受到了沖擊。

鉛絲籠可以用于防汛抗洪、搶險救災以、災后重建等方面。尤其是到了汛期的時候需求量更大。所以鉛絲籠也是單位每年采購的應急儲備物資。那么鉛絲籠常用的規格是什么樣的呢?在防汛抗洪中使用的鉛絲籠一般都是在里面填裝大塊石頭或者土袋,所以鉛絲籠的網孔沒什么要求,而網面鋼絲直徑方面則是2.0-4.0mm不等,鉛絲籠作為應急搶險材料,對其使用壽命并沒有太大的要求,所以材質方面一般用熱鍍普鋅的多。
防洪鉛絲籠的應用方式
在水利河道中,鉛絲籠分為4層施工,自下而上的尺寸分別為:3×1×0.5m,2×1×1m,1.5×1×1m,2×1×1m,防洪鉛絲籠尺寸為4×1×0.5m,網孔為8×10cm,網面鋼絲直徑為2.7mm,邊端鋼絲為3.4mm,綁扎鋼絲為2.2mm,對應的鋼絲直徑公差分別為:0.06mm,0.07mm,0.06mm;對應的小鍍層量分別為:245g/㎡,265 g/㎡,230 g/㎡。鋼絲的抗拉強度為350-550N/mm2,未經編織鋼絲的延伸率不能低于12(經過編織鋼絲的延伸率不能低于7)。
現階段傳統護岸結構型式可分為直立式、斜坡式或斜坡式與直立式組合的結構型式:
(1)直立式護岸
直立式護岸可采用現澆混凝土、漿砌塊石、混凝土方塊、石籠、板樁、加筋土岸壁、沉箱、扶壁及混凝土、磚和圬工重力擋水墻等結構型式。
(2)斜坡式護岸
斜坡式護岸又可分為堤式護岸(包括堤身、護肩、護面、護腳和護底)和坡式護岸(包括岸坡、護肩、護面、護腳和護底)。
(3)混合式護岸
混合式護岸兼容如上兩型式特點,一般在墻體高的情況采用。

鉛絲籠在防洪中的優勢
鉛絲籠是一種抗震性好、耐沖刷,不易坍塌還可以起到防洪加固作用的網箱,鉛絲籠為雙絞結構,連接非常緊密,同籠之間采用鋼絲絞合連接成一體,鉛絲籠在外力作用下產生變形,但不影響鉛絲籠整體結構的完整性。
以前的防洪工程人們很少用鉛絲籠,覺得鉛絲籠價錢要比漿砌石貴很多,其實從長遠來看,鉛絲籠是經濟實惠的:
一、鉛絲籠一般不會輕易就生銹壞掉,因為其編織材質就是為了水環境而生的;
二、鉛絲籠生態環保,利于生物與植物的生存;
三、施工方便,成型網箱運到工地,施工不需要單個再組裝,直接施工可以,還節省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