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筆者了解到,很多飲茶愛好者非常關注茶葉的外觀、色澤、口感、香氣以及品質,而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或可能是茶葉機械設備陳舊簡陋,或者制茶工藝粗放、不潔凈,又或者貯藏方法不當,再或者茶葉抽檢工作不到位等等。茶葉品質的提升不僅有利于增強消費者購買信心,同時還能加快茶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對外也可獲得更多茶葉競爭市場話語權。 殺青機、炒茶機實現精準控溫助力打造好茶品 業內人士認為,若要打造好茶品,其中關鍵在于制茶工藝、設備上,準確把控制茶溫度。傳統制茶攤青、殺青、炒茶、揉捻、烘干等時間、溫度、火候、力度工藝參數多以制茶師傅經驗為主,時常可能因判斷失誤影響茶葉品質。據介紹,殺青、炒茶是形成茶葉品質,尤其是留住茶香,茶品的重要工序。而殺青、炒茶的核心便是溫度、時間的把控。
筆者了解到,市場上推出的茶葉殺青機、炒茶機都設有溫度控制系統,用戶可以根據茶葉工藝需要設定殺青、炒制時間、溫度,避免溫度高,新茶入口出現焦味、苦味,而溫度太低,不能有效地抑制鮮茶葉的茶多酚發生酶促氧反應,進而影響茶葉的整體口感。同時,通過溫度自動控制系統,也可以防止人為誤判殺青、炒茶溫度,保障茶品。加快茶產業發展,推動轉型升級,全力打造好茶品,一方面促進了地方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另一方面也可提升茶業整體質量水平,打造更多高品質茶,改變茶產業“大”而不“強”的局面。而在茶葉品質提升方面,茶葉殺青機、炒茶機等茶葉機械發揮著不可替的作用,也讓消費者不斷“泡”出更多好茶。
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能夠將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現更是寥寥數個,茶道是我們先祖留下來的一筆精神財富,我們若能將其發揚光大,也是美事一件,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凈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后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松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里,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保存茶壺里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壺 然后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禮儀之本。 第十二道: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贊嘆。 第十三道:品茗